常衡偶也會提及宮中趣事。即是蕭承言時常在側,不免他所在之事更多,不覺更日處一室。
雖未直接點名蕭承言之名,不知是忌諱他的身份,還是如何。縱使避無可避,偶有提起,也是代指。可蕭承言看來,信上幾事皆是於他。終有次忍不住笑道:「這他,你家妹妹能知道是誰嗎?」
常衡笑道:「自是知的,這如今我們交好,不是你還能是旁人不成。」
蕭承言聽過不免期待著來信。
每每看到那來回周轉的家書,更是多有惦念。雖是自覺不曾顯露,可總是能找到機會看上幾眼。甚希望下次常衡在寫自己。她能回問上一句,哪怕只半句,安康否......便也知足了。
可次次瞧信,皆是無他。縱使上封常衡信中多有提及,也不見來信問上有痕。
常衡幾次見信,知常苒仍十分避忌。雖日常明知蕭承言之心,多次試探,但常苒仍不願提及,那也只得作罷。
今日聽聞蕭承言再行試探。也還是無奈遮掩。
畢竟兩人本身懸殊過大,一開始便無可能,至今之後,更是再無可能!恨著也好,怨也罷。只要常苒忘卻,好好成活,做兄長的覺得未有不可。只要常苒不恨常蕪就好。反而是一點不在乎,成為蕭承言一再試探的紐帶。
卻不知蕭承言早已書信數封,卻最終都燒為灰燼。本想著五哥都能寄信送禮,自己為何不可。不論常蕪身份,只是常苒身為常衡小妹,自己與兄長為友,送些小巧物件珍貴寶物也無不妥。可又怕被退回,可又怕被拒收,如是,遲遲「砸」於手中,又恐旁人瞧見毀了聲譽,最終全是燒為灰燼。
一封,兩封,五封,六封,十一、二封。失望攢多,也失想頭。待到後來,蕭承言自行便不再瞧常苒回信了。
【作者有話說】
註:借用《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第82章 茶館之上,看風景
◎凌洲不小,蕭承言神魂凌洲,鬼使神差到了常苒常去酒樓茶館,欲要關窗,卻見常苒!◎
日子一直過著,讀書、練字,縱馬、騎射。倒也愜意的很。
不覺已建元四十年初,這時常衡十七,還沒過十八歲生辰。便得了旨意,待除夕年後,常衡便要離宮了。
待送走常衡之際,蕭承言忽而覺得,自己終日所想,其實不是某個常家女子的,其實更不捨得常衡而。同常衡一起喝的爛醉,但常衡還是走了......
在他走後的不幾日,一封信便到了蕭承言手中。信至小黎處,可小黎已無法遞到已啟程歸南境的常公子手中。為求穩妥,還是送到了正華所,七皇子手中。
蕭承言本欲派人直送南境,意圖路上碰到常衡,歸還其手。可瞧信封其上俊秀字體書寫:常衡兄長親啟。
那是常苒的字。
竟直接拆了信來。
依舊開篇皆是問候之語。
蕭承言已好幾月未瞧過信了。
瞧著信上,常苒所說近況,依舊在信上可有可無。信的最後居然又提到了素家公子素遠。這素家公子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
信的倒數第二段卻是時常在變,蕭承言能記得的便有:剛開始的以草寄情,到思念、惦念。到現在勿念。想必在那的日子,真是越來越舒心的。
信最後還是那句:只盼早日能家中團圓。
落款:小妹常苒書。
不覺連看幾遍。每次通讀一遍便在心中道:再看一遍,便著人送還。但奈何,每次看後都是默默收起信。放在了懷裡貼身收著。
如此,還不忘找人出宮,去查素遠家世、人品、愛好。甚至連素遠畫像都找了來。看著畫像中的青年才俊模樣,似乎能在腦中勾勒出他們一道的讀書模樣。甚連一處對談學問,依偎一處都能想到這番良才女貌,卻很是登對。聽聞素遠素來處事對人,想必也會對常苒極好。毀了畫像,不刻意打聽,卻又扣留了常衡書信。
後常衡來信詢問,蕭承言回稱:是有一封書信到了自己手中,就在你剛走的幾天。可事忙,忘了擱置在哪,他日找到定快馬送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