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編娘子種田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謝過里正和村民,姜姀頭也不回地帶著小果朝山里走。

午後稀稀拉拉地下了幾滴雨。大霧漸漸散去,氣溫比晨時冷下不少。

披上舊衣,背著沉甸甸的竹筐,她領著小果抄近道上了大羅山。憑記憶尋去,在山腰處的澗水旁找到了一間茅草屋,也就是她們今後要定居的地方。

這處風水寶地最初是由原身找到的。記憶中,原身也曾動過分家的念頭,一次挖野菜時藉機和妯娌走散,七彎八繞地來到了這裡。

裡頭原本住著的鰥夫年事已高,又在山裡摔了一跤,沒多久就撒手人寰。於是草屋閒置下來,被她巴巴地看上。

可原身到底是個土生土長的古人。深入人心的封建禮教思想始終制約著她的行為,加之她受陳家人磋磨許久早沒了銳氣,分家這事就一直拖著。一拖二拖,拖到人沒了,還是沒能從那吃人的家裡出來。

姜姀在草屋門前佇立良久。她心想著,這次不一樣了。

命運的齒輪既轉到她這兒,她會帶著原身未完的心愿活下去,再把她們的小日子一點點過好。

正出神,小果甜甜的嗓音從手邊傳來:「原來娘說的住在山裡是這個意思,我還以為咱們要住在山洞裡呢。」

小孩子的想像力就是豐富,但她事先的確沒和小果通過氣。難為這孩子以為要住山洞還跟著自己出來。

「小果推門看看,以後這裡就是咱們的家了。」

歡天喜地地推開門,小果被嗆人的灰氣逼退好幾步,小小的臉蛋皺成一團:「娘,這味道也太大了。」

「你先在屋外等等,我進去開窗。」

輕輕「嗯」了聲,小果一蹦一跳地走到一旁蹲著。

姜姀放下背簍,皺著眉頭進去。眼前的場景比她想像的還要糟糕許多。

屋子裡結滿蛛網,除卻這個,其餘的像是被人洗劫過。堂屋空蕩蕩的,地上躺著半條破麻布,長滿雪花似的霉點。原本放桌椅的位置徒留幾個深色的窟窿印,想來是屋子閒置以後被人搬了去。

抬頭看向屋頂,頭頂的椽子上結滿霉斑。這樣布滿黴菌的屋子,住久了是要生病的。但眼下她二人無處可去,只能在此處暫且安頓下來。等到時候賺了錢,再想法子給這間屋子翻新一下。

往西向走,灶房裡留了兩個破碗。

灶坑裡的草木灰結成了團。稍微扒拉兩下,從角落裡挖出來一個模樣尚且完整的陶釜。難得的漏網之魚,看樣子洗洗還能用。

肚子恰合時宜地咕咕叫起。方才沉浸在分家的喜悅中,一時間忘記了餓,這會子看到陶釜倒是想起,從早晨開始,兩個人都還沒吃過飯呢。

將三面窗子推開,姜姀捧著陶釜和破碗出去,順手把方才拎上的破麻布扔到屋外。

這個家什麼都缺,將就將就能用的都不能丟。麻布拿來擦身夠嗆,但用來當個灑掃用的抹布還是足夠的。

側身看去,只見小果蹲在背簍旁,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戳了戳裝白米的麻袋,又舔舔乾澀的嘴唇,咽了口唾沫。

目睹全程的姜姀心裡很不是滋味:「餓了吧,我去把陶釜洗洗。一會兒咱們煮粥吃,煮得稠稠的,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小果轉過頭,圓溜溜的眼睛登時亮了,但這種明亮曇花一現似的只持續了一會兒,很快變成滿眼的擔憂:「娘,就這麼點白米,吃光了就沒了……」

上一次吃白米稠粥,她和娘一人只分到一小碗。看著大伯和二伯家的男娃捧著海碗喝得稀里呼嚕的,她既想要嘗嘗味道,又覺得捨不得。

捧著捧著,手裡的白米粥就涼了,但聞起來依然很香。那會兒她娘也捨不得吃,看她發愣的樣,把碗裡的白米粥倒給她,自己嚼著野菜梗就湊合了一頓。

想到這裡,她話音裡帶起哭腔:「娘,我不吃了。我把我的那份給你,這樣你就不會餓肚子了。」

姜姀一愣,在記憶里拼命尋找,意識到她說的應該是去年過年那會兒的事。

這幾年北方戰事不絕,賦稅年年在漲,家家戶戶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白米粥這種東西,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的確奢侈。大多時候,粥里都會摻雜糧和豆子,再難點時,還會摻一把糠。

陳家原本條件尚可,靠著祖輩留下的銀錢積攢和八畝良田,一家子溫飽不成問題。<="<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