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皇上搖搖頭,他不知道啊,問紀楚。

紀楚看向薛明成,又看了看皇上,也提起一樁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聽聞平臨國工業作坊園,已有二三百。」

「其中多少濫竽充數,多少謀私欺詐的,也是一樁弊病。」

「還請皇上徹查工業作坊園,但凡不符合標準的,都要摘牌。」

一處曲夏州工業作坊園,引得多少地方跟風。

但多數地方,只學了表象,並不發展技術,反而藉此攬財。

紀楚跟薛明成之前就說過這事,總要一一清理了才是。

現在,就是個機會。

把那二三百工業作坊園全都查一遍。

符合要求的,就能以作坊園掛名,不符合要求的,則不准使用這個名號。

紀楚這是一石二鳥之計。

借著摘作坊園牌子的名號,讓江南各家該投誠投誠,該捐糧的捐糧。

否則你們辛辛苦苦建起來的作坊園,大概率就會直接消失。

同樣,把好好的作坊園整頓整頓,不好好發展技術的,能不能別叫什麼工業作坊園了,你們配嗎?

第146章

紀楚把自己完整的計劃說完, 皇上,薛明成全都看向他。

看的紀楚都有點發毛。

「怎麼?不行嗎?」

「太行了。」皇上直接道,「就這樣辦。」

最近幾年, 打著工業作坊園旗號招搖撞騙的人太多了。

而且那作坊園一個接一個地建,只有少數有成效, 更比不上曲夏州作坊園。

那兩三百作坊園裡, 能有五十個合格的,就算這股風潮沒有白起。

紀楚還道:「直接分等級, 一到四級。」

一為最好,四為最低。

相應的等級, 代表他們的創新能力。

但要如何評級,則要有一整套流程。

這就不用紀楚擔心了,可他欲言又止。

薛明成也沒說話。

皇上明白他們的意思,想要用這事脅迫江南地主們捐錢捐糧,那細則就要快些出來,絕不能拖延。

如今已經三月初, 滿打滿算, 最多兩個月時間。

帶著細則的評審團就要去江南各地評估作坊園了。

所以誰來評估, 誰做這個「評委」,誰來設計細則, 就非常重要了。

至於為什麼去江南。

畢竟大批掛名的作坊園, 基本出自江南士族。

他們有著大批資源, 還有大片土地, 建起作坊園對他們來說並不算難。

所以當初薛明成跟紀楚寫信, 說浙東許多地方士族太過頑固,根本動不了。

紀楚的建議,便是從作坊園開始。

人人都知道這是未來, 也如何行事,大家卻是不明白。

現在出一個行業指導,行業評級,倘若把握好機會,未必不是下一個曲夏州作坊園。

總之威逼加利誘。

定然要把他們嘴裡的東西挖出來,還給當地百姓。

既然要快,還要有能力。

在紀楚,薛明成,以及皇上商議下。

以禮部周鶴鳴周大人為首,加上工部景若瑾景大人,以及重新調回司天監,卻是數科大佬的劉寶愈劉大人。

他們三個組成工業作坊園的評估小組。

再從各部抽調人手,商議出評級細則,在五月之前,分三路清查各個工業作坊園的情況。

這三個人的身份履歷都很合適。

像周大人底蘊深厚,人脈頗廣,而且跟明面上跟紀楚不和,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讓他去辦,多數人不會懷疑到紀楚頭上。

景大人跟紀楚倒是同僚的,可他這些年都在工部做事,作坊園的事非他莫屬。

劉大人更不用講,是數科聯盟重要成員,以前還藏著掖著,如今多半人都知道他的身份,由他制定規則,再合適不過。

到時候,不符合標準的,全都不能再叫作坊園,供給的礦料,以及曲夏州分享技術時,都不會帶他們。

紀楚更會呼籲數科聯盟成員,去真正的作坊園做事,不要被騙了。

這一套連招下來。

想要保住作坊園,想要留住數科聯盟的學者,就必然要付出代價。

還有朝廷給的壓力,不撥糧是不可能的。

只要撬開一個口子,就能找到破綻。

不是他們一定追著土地兼併不放。

而是明眼人從這場特大旱情就能看出來。

土地兼併嚴重的地方,百姓已經快餓死了。

情況好一點,大家還能勉強支撐一段時日,既能等來朝廷救濟,同樣能減輕朝廷壓力。

總之,土地兼併,百害而無一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