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趁這個機會一併解決,以後弊病只會越來越嚴重。
當然,他們都不指望兼併之事一勞永逸。
就連紀楚想也是,緩解土地壓力的同時,提高生產力。
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活下去。
自三月初五,紀楚跟薛明成回京之後,兩人幾乎日日都在皇宮。
朝中的焦點基本在他們身上。
即便是早朝時,大家也多在討論他們。
所以周大人,景大人,以及劉大人成立的工業作坊園評估組,也沒有什麼人在意。
畢竟問起來,那就是要規範工業作坊園,以及提供幫助等等。
戶部尚書甚至專門去問了一句。
不用給他們撥款吧?
得到不用的答案後,戶部尚書比了個大拇指。
不用撥錢就行!
事實上,這個小組能夠賺錢。
當然現在還不能說。
而紀楚跟薛明成則在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他們還在據理力爭,想多爭取些賑災款。
等三月十五,兩人帶著賑災隊伍離開時,賑災款終於從四百萬兩變為四百五十萬。
雖然距離一千兩百萬兩還有很大差距,可現在這種情況,能多一點是一點。
再次出發時,隊伍里除了薛明成的人之外,還帶了一隊御醫。
旱情之後的疫病防治也很重要。
總之兩人把能想到的,全都想了一遍。
這次欽差隊伍,則以紀楚為主,薛明成為輔。
因為這次受災的地方,有紀楚的家鄉,而且薛明成這幾年並未辦成太多事,反而得罪不少人,皇上有意讓他暫避鋒芒。
而且紀楚現在實際的官職比薛明成要高。
說起這些,薛明成這種自信的人都想嘆氣。
那些人根基實在太深了。
紀楚看了看他,但並未接話。
薛明成也看了看紀楚,故意道:「敬安,你明顯有話要說。」
「沒有。」
薛明成嘆氣:「你無非想說,我就是愛惜羽毛,所以不跟那些人死磕,所以沒辦成。」
要說薛明成一事無成嗎?
自然也不是。
否則流放到昌河州的犯官也不會那樣多。
也正是因為前幾年太多了,薛明成到了新地方便立刻被排擠,這一年來過得無比苦悶。
而且他確實是躲事的性格,在曲夏州就有些顯現。
薛明成嘆口氣,開口道:「其實有時候,不知道做這些為了什麼。」
話說到這,就有些嚴重了。
薛明成也是拿紀楚當自己人,否則絕對不可能講這些,他繼續道:「犯官以及犯官家眷恨我恨得牙痒痒,那時候倒是沒什麼,只覺得自己為民除害了。」
送走敘州的犯官,把一部分土地歸還給百姓之後。
皇上見薛明成有功,便把他調到問題更嚴重的宣新府。
不管敘州還是宣新府都在浙東地界。
故而他還沒過去,宣新府士族以及當地官吏已經抱團。
即使他作為皇上心腹過去,也備受排擠。
這就算了,就在薛明成花費大量力氣,重整當地府衙時,噩耗傳來了。
至少對薛明成來說是噩耗。
「你知道嗎,我累死累活忙了半年,有人告訴我,我在敘州重新安排的官員也開始兼併田地了。」
薛明成把貪官污吏弄走。
自己安排過來的人,也是貪官污吏。
而且前後不到半年時間。
「我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啊!」
要說貪錢這種事,薛明成是很能理解的,只要手底下的人,做得不是很嚴重,他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即便是紀楚做官,他不允許貪污,但會給手底下人發獎金。
不管在哪做事,只要財政有盈餘,這是必發的。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大家都明白。
但你這水也不能太渾了啊。
敘州官員貪污,並且還被舉報這件事,大大挫傷了薛明成的銳氣。
在宣新府本就舉步維艱,後來就更難了。
直到皇上把他調回京城做欽差,薛明成的精神才好些。
薛明成整個人跟蔫了一樣。
看來是被折磨得很慘。<="<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