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被流放過來的犯人們不知道說什麼。
尤其是第一批流放過來的犯人。
他們幾乎眼睜睜看著此地來了那麼多人。
也有人道:「聽說平臨國內地十幾個州府,好幾個月都沒下雨,這地方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不下雨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明白。
倘若官府處理得不妥當,必然餓殍千里,匪盜,賊亂,起兵造反,必然比比皆是。
有些犯人恨恨地想:「還想當明君,還懲治我們這些貪官污吏?老天爺不讓你當明君,你有什麼辦法?」
這話說得實在惡毒,就算是旁邊的犯人,也覺得此話不對。
不過沒關係,這人當天就被提走修路去了。
還想悠閒地種田?
別做夢了,修路才是你要做的事。
再看被提走的人,多是平時躲懶,不愛幹活,還滿腹牢騷的。
紀大人不整你們整誰?
不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
今年的昌河州不僅修路,還修糧倉以及房屋。
要說是官員們的屋舍吧,那也不像,都是一排排極為簡陋的房子,頂多留了火炕的位置,以及不漏雨不漏風。
遠道而來的百姓們,多是先做工賺錢,然後買荒地。
一套流程走下來,基本兩個月,差不多便能安家。
可那房屋跟糧倉,是不是太多了?
紀大人都在囤糧了。
那外面的情況,是不是越來越嚴重。
事實確實如此。
從淮州過來的劉新春一行人,已經看了不少人間慘劇。
二月十五,從年前就要來昌河州的劉新春等人,終於到了地方。
去年年底那會,願意跟隨他,去陌生地方定居的還是少數。
可隨著當地雨水越來越少,各家水塘全乾,等到正月份啟程時,不少佃戶已經決定春耕無望。
今年想要種田,不僅要租地,還要買水澆地。
所有花銷加起來,就算今年收了麥子,那也活不下去。
就算這樣,還有不少人排著隊,等著種田。
誰讓淮州人實在太多了。
地主們不在意他們,商戶們更不在意。
那麼多人,有的人願意做事!
所以等到正月那會兒,想跟劉新春一起來昌河州的人越來越多。
眾人攜家帶口,說是那邊喜歡一家子都過去的,落戶更快,也能分到更好的土地。
只是劉新春沒想到的是,一路走到昌河州,原本幾十人的隊伍,竟然發展到上百人。
途經的幾個縣裡,皆因搶水澆田發生激烈衝突。
而再走下去,別說水塘幹了,就連河流的水也看得人心急。
必然是大旱。
還是多少年來,前所未有的大旱。
劉新春帶著的人太多,還引起衙門額外注意,知道外面的情況後,昌河州官吏連連嘆氣。
已經二月中旬了。
可這場旱情還未結束。
有些地方從去年十月到現在,從未下過雨。
杜大人所在的浩洲更是如此,聽說那邊已經在布置粥棚,統計受災百姓了。
昌河州不少人,也都是浩洲過來,一來這裡便立刻幹活的,絲毫不敢停歇。
因為紀大人又新開了幾個項目,連岐州的路都給安排上。
就是為了給大家找點事情做,賺點銀錢得以安家。
也幸好去年昌河州賺了不少銀錢,否則還真周轉不過來。
可這樣下去,只靠他們一個昌河州,肯定支撐不下去,就連岐州也去了不少人。
但岐州財政狀況本就靠昌河州接濟,情況只會更難。
這場旱情,已經逐漸波及大半個平臨國。
就是不知道朝廷那邊怎麼打算的。
紀楚時刻掌握京城那邊的動向,同時他的家鄉原化州也來信。
原化州位處中原。
同樣是這場大旱的受災之地。
聽家裡人講,周邊的小河已經幹了,現在只能靠極深的井水。
他家倒是打了一口非常深的井,現在供著全村人的吃喝。
而隔壁的水泥作坊已經停工,製作水泥的時候需要不少水,現在肯定是不成了。
用紀楚爹娘的話說,如今能顧住吃喝用水已經很好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