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說話的人是宋大人,紀楚也不跟他客氣了。

大家都是從沾橋縣出來的,直接道:「別給我畫餅啊,還是好好做事吧。」

「昌河州可窮著呢,你們工業作坊園就沒有技術扶貧的打算?」

技術扶貧。

是什麼東西。

當然是你們派些厲害的技術人員到我們這建作坊啊。

現在還不行,等我們再賺點錢,人口再多一些。

或者讓我們這裡的學生,去你們那學習。

知道你們曲夏州數科很難進,工業作坊園也很難進。

這不是技術扶貧,對口支援嗎。

宋大人本來只想聊聊紀楚光明的前程,沒想到被他逮到機會,好一頓擼羊毛。

自己就不應該過來!

這當然是玩笑話,給紀楚任地的學生額外增加些學習名額,還是沒問題的。

整個曲夏州,根本不會有人反對。

而且不會擠占其他人的名額,工業作坊園直接把這錢給掏了。

為了這事,宋大人還多留了半個月,等著措手不及的昌河州學政挑選合適的學生。

一共選二十人,一起送到曲夏州數科學習。

這個機會堪稱千載難逢,聽說州學都搶破頭了。

不過也是多留的半個月,讓宋大人見識到昌河州的棉花到底有多好。

之前麥子棉花的產量,外地人已經不敢置信了。

再看看棉花的質量,宋大人嘆口氣:「以後的昌河布,必然是搶手貨。」

等他回去之後,要把曲夏州的織布機器再改進改進,曲夏州的布不能差。

紀楚看向他。

昌河州的布還沒開始做的,怎麼就有人防備,這合理嗎。

九月中旬,昌河州的秋收接近尾聲。

要說今年各地官員忙,百姓們也忙。

種田就不說了,來昌河州落戶的更不用說,都成常態了。

岐國成為岐州,他們跟著看了熱鬧。

之後跟草原和談,更是看了大熱鬧。

各地商賈帶著物資過來,同樣讓大家覺得昌河州似乎沒那麼偏遠了,這地方似乎還不錯?

現在秋收結束。

總覺得少點什麼。

少了打穀草。

「沒錯,少了他們。」

「怎麼,沒人來搶糧,還不適應。」

「不是不適應,是奇怪啊,雖然早就知道已經和談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反悔。」

「不會反悔的,他們等著學咱們口蹄疫防治呢。」

「是啊,這是正兒八經的交換,咱們有牛羊,他們有物資,明年還能接著換,何樂而不為。」

「說起牛羊,今年羊肉便宜這樣多,我家都吃到羊肉了。」

「說得好像我家沒吃到一樣,糧食買了一半,留了一半,我家早上都喝羊湯。」

「不打穀草是真好啊。」

這樣的對話,甚至發生在岐州。

岐州自然不聊打穀草。

他們聊的,是跟打穀草一樣惡劣的事。

還是於虎所住的小院裡,三家人住在一起,難免會有摩擦。

但大家都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而且無比珍惜當下日子。

尤其是於虎,他會打獵,還會寫泥瓦匠,日子安穩之後,很快就有人給他介紹對象。

那也是孤女,兩人倒是合適,不日就會完婚。

兩人雖然沒有家人,但住在一起鄉親們卻可以幫忙張羅婚事,只等著新娘子進門。

這樣的喜氣讓大家都覺得日子過得快樂。

甚至有些想不起來,岐州還是岐國時,那是什麼感覺。

現在要是有人提起岐國,最少都要挨頓罵。

好端端的,提之前幹什麼。

如今的日子不好嗎。

他們三年不用交稅,只要休養生息即可。

沒有國王跟官吏們壓榨,這裡的百姓日子會越來越好。

而且他們已經是平臨國人了。

所以內地商賈運貨過來,還有他們一份。

同樣的物件,以前看都不敢看,現在卻買得起了,這種感覺讓所有人高興。

更別說,昌河州那邊更改了免費修火炕的年紀,從六十五歲改到六十歲,這事他們也能沾光。

成為平臨國百姓真好啊。

跟之前相比,實在好太多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