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虎也這樣認為。
不過他也有煩惱。
對他而言,如今有兩個選擇,因為會打獵,熟悉動物習性,可以去昌河州去干養殖。
二是他會些泥瓦匠的活,所以能去學怎麼建火炕,這是個長久的手藝買賣。
算了,不想了,等成親之後,跟媳婦兒商量商量,看看他們以後做什麼。
到時候置幾畝地,小日子就成了。
岐州像於虎這樣的百姓還有很多。
如此安定的生活,便是做夢都不會這樣好。
如今卻得到了。
再看昌河州,聽說他們之前也很窮,這幾年變得格外不同。
相信他們岐州的未來,也會如此吧。
小院裡大家說著話,還從於虎考慮要去的養殖場聊起。
「昌河州養殖場是幹什麼的啊,跟養牛養羊一樣,去養貂嗎。」
「聽說還準備養鹿。」
「為什麼啊。」
「那就有源源不斷的好皮子了。」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殘忍。
但在需要禦寒的地方,這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不用的人,命都要沒了,不會在意這些。
在這種寒冷地界,一身保暖皮衣,是所有人的夢想。
所以聽到源源不斷的好皮子,難免會問:「那咱們,是不是也能穿得起。」
「不好說,但明年咱們肯定能穿上棉衣。」於虎道。
於虎說得這般肯定,自然因為昌河州百姓已經穿上棉衣了。
九月十七,來昌河州用物資換牛羊的人逐漸離開。
大家來得快,走得也快。
飛速就把那堪稱恐怖數字的牛羊消化掉。
等宋大人帶著精挑細選的二十名昌河州學生離開時,昌河州的外地人越來越少了。
昌河州的人雖然少了些,可大家還有事要忙。
棉花豐收了,肯定要做棉衣。
去年各家都能種上小半畝的棉花,小半畝都能收快二百斤的棉絨。
即使本地的棉衣棉被需要棉花更多,那也能做至少十幾套衣裳,足夠穿了的。
加上前段時間做牛羊買賣的幫工,賣山貨,賣漁獲,賣珍珠。
只要不是格外懶的,多多少少都能攢點錢,還能趁前段時間貨物便宜,扯些新舊布。
幾件事合起來,那不就能做棉衣了。
甚至有人吹噓紀大人:「肯定是大人算好的,讓咱們手底有銀子,正好做棉衣。」
真的嗎。
紀楚都不知道啊。
這只是順勢而為啊。
不管是不是,反正昌河州百姓真的得到實惠。
各家都在排隊彈棉花做棉衣。
冬日裡肯定很暖和。
紀楚聽著下面人匯報,自己也出去看了,意外發現另一件事。
回到家之後,娘子樂薇給女兒綿綿做的厚棉衣,正是外面的流行。
樂薇笑著道:「今年棉花豐收,家家都做棉衣。」
「最特別是今年兔毛很便宜,所以這棉衣領口袖口,再用兔毛鑲邊,看著極好看。」
不論男女老幼,都拿這個當流行。
領口袖口容易進風,用兔毛鑲邊剛剛好。
兩歲四個月的綿綿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這會滿心滿眼都是自己的兔毛棉衣,看著就喜歡!
紀楚挑眉抱起綿綿道:「這麼喜歡兔毛衣服嗎?」
說著,紀楚隨手畫了個現代的毛絨球球帽:「這個喜歡嗎?」
喜歡!
正說著,追風小跑著進來,後面還跟著已經有了身孕的紀振媳婦兒白嬋嬋。
白嬋嬋看著都眼前一亮,明顯想給肚子裡的孩子也做一身。
看來昌河州又要有新流行了。
誰讓今年的兔毛價格很合適。
這自然要歸功於養殖場的大量繁殖。
今年年初那會,武掌柜跟皮貨王家開的養殖場,就已經有了盈利。
賺的銀錢雖然不多,卻是開了個開頭。
養殖出來的兔皮大受歡迎,質量那是極好的。
眼看他們養成了,昌河州的養殖場也是遍地開花。
多數人第一次養,基本會選兔子,畢竟兔子養殖很成熟了。
養的人多了,不管外地價格如何,本地價格肯定降下來。
正好趕上棉衣的風潮,就有了棉衣領口袖口加兔毛的做法,不出意外的話,這很快會成為本地特色。
說起養殖。
昌河州的畜牧司,今年稍微低調了些。
主要是其他事情太多,掩蓋了他們的「光芒」。
否則依靠他們做出來的成就,早就遠近聞名了。
不過現在也不算晚,昌河州外來的作坊園老闆夥計們離開,不少人就關注到畜牧司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