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沒什麼意思。

就是覺得,平臨國缺個養馬地,缺個天然屏障。

否則年年如此,總是讓人心累。

不過此刻也就說說。

就以如今昌河州的人口,就算打下來,那也占不住,只是枉費心神罷了。

紀楚,晁同知,兵司主事,李師爺,繼續聊後勤補給之事。

今年的補給,一定要給足了。

省得讓對方以為新知州是軟柿子。

事實上,對方肯定不會覺得紀楚是軟柿子啊。

紀楚的名字,別說平臨國了,關外眾人都不算陌生。

這樣的對手,草原部落拿出十二萬分的精神,明顯也要全力以赴,探探虛實。

紀楚跟鄧融將軍的書信來往明顯更加頻繁。

這些消息也是廣寧衛的探子探聽到的消息,絕對不會作假。

怎麼回事。

突然開始軍備競賽嗎?

紀楚無奈搖頭,看來雙方都把這一場較量放在心上。

既然這樣。

京城那邊,是不是應該多給點銀子啊。

就這麼點,夠用嗎?

紀楚一封封文書送到京城。

剛開始內閣眾人還沒什麼想法,無非是昌河州在秋收之前要銀錢,要兵器。

每年都是這麼一出,兵部跟戶部早就撥出預算。

可一看上面的數字。

昌河州知州,你在想什麼呢?!

你要多少?

再說一次你要多少?

要的銀子跟兵器,幾乎是去年的兩倍了。

他們知道,給廣寧衛的武備一向不多,加一點也可以。

但能加這麼多嗎?

內閣眾人剛要打回去,再看看那落款。

忘了,現在昌河州知州是紀楚。

而且他也不是只寫一封文書,是多封文書一起。

總之是從各個方面,分析如今昌河州需要多少銀錢,以及今年的情況如何。

以紀楚的口才,寫這些文書完全沒問題,還不讓對方找出漏洞。

「要說文采嘛,也就平平,但觀點寫得很好。」其中一位閣老道,「不過紀楚要的東西也太多了。」

「昌河州今年確實不一樣,鄧老將軍不是也說,草原部落肯定會多番試探。」

當年鄧老將軍頭一年去廣寧衛駐守,同樣有這麼一出,就是要給新來的平臨國官員下馬威。

所以這一仗確實很重要。

不過紀楚明顯在這基礎上有誇大了啊。

有你這麼要錢的嗎?

換了其他官員,直接打回去就是。

可這是紀楚,眾人只好斟酌著回復,也給他一個面子。

至於增加軍費的事,那就多多少少加一點,再給他一個面子。

別看紀楚人不在京城。

但跟朝中不少人關係都不錯。

但凡是曲夏州,原化州出來的官員,對紀楚印象都很好。

如今還要加上滇州府。

只有這些還罷了。

這天底下,但凡吃了數科好處,在水泥上獲過利潤的,都會對紀楚心有好感。

可如今的平臨國大部分地方,大部分官員,全都沾過這兩樁買賣的光。

尤其是水泥。

從去年開始,水泥鋪開,到今年六月份,已經一年多的時間。

各地水泥作坊,基本運行良好。

不少人發現,不管是修路還是修河堤以及家裡蓋園子,全都用得上。

之前水泥價格昂貴的時候,這個優點還不明顯。

等如今價格下來,其廉價實用耐用的特點,則格外突出。

尤其是各地的道路,用水泥來修,再合適不過。

放到現代,只用水泥修路,沒半個月就會被汽車壓得坑坑窪窪。

先不說現代那種坑坑窪窪的路,放在古代鄉下也是不錯的。

再者,如今多用馬車牛車,重量自然比汽車大貨車輕多了,也顯得格外耐用。

當然了,疾馳的馬匹在水泥路上多有磨損,只能走老路。

不過並不妨礙水泥道路的大量鋪設,畢竟對拉貨來說,那可太棒了。

就連皇上也在夸水泥的作用大,這點更做不了假。

也就是紀楚自己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去知州。

如果在京城,又或在其他繁華地方,估計日日都有人前去拜見。

偏偏是昌河州,讓他們一腔「感激」無以表達。

所以在加軍費這件事上,這個人抬抬手,那個人松鬆口,還真把事情辦成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