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各家種上一兩畝地,應該就夠用的。

但這份興奮,被紀大人暫時壓制。

「暫時不能說。」紀楚嘆口氣道,「等到收穫了再說吧。」

為什麼?

士兵跟紀楚的隨從都有些疑惑。

棉鈴都這樣大了,基本不會出什麼問題了啊。

但紀大人這麼說,肯定有他的道理。

「是不是紀大人為人謹慎,害怕大家空歡喜一場?」

「有可能,以前好幾年都沒成,今年肯定要穩重點。」

「那就等等再說,反正好事跑不了的。」

「想到明年,咱們爹娘妻兒都有棉衣棉被,我這心裡就舒坦。」

五塊試驗田的好消息,被強行隔離開。

不允許一絲風聲透露出去。

按理說,這樣天大的好事,應該早就傳遍整個昌河州。

可紀楚一直壓著消息,就連廣寧衛的鄧融鄧將軍都瞞著。

這位鄧將軍心思沉穩,見紀楚不說,他也不問。

換了其他人,鄧融肯定沒這般耐心,可紀楚不同。

他們鄧家若是不信紀楚,那這滿朝文武,也就沒有可信的人了。

紀楚下了封口令。

鄧將軍幫著嚴令不許外傳,以至於昌河州除了棉花試驗田的眾人外,不管普通百姓,還是各地官吏,甚至廣寧衛的士兵們,都以為這次的棉花試種又失敗了。

不怪大家這麼想。

畢竟已經到九月中旬,再等個一二十天,大雪都要落下,到時候地里什麼莊稼都活不成。

若有好消息,早就該說了的。

現在不講,還把消息封鎖起來,聽著不是什麼好消息。

「是不是我們給紀大人太多壓力了?」杜通判跟晁同知道,「大人一來,各方都給他壓力。」

「就算沒種成,也該說的啊。」

看起來好像確實如此。

自紀楚到昌河州,所有人都覺得他能改變這裡。

就連走了的劉知州跟鄧老將軍也是這般。

這種壓力下,確實很容易出錯。

棉花又是紀大人一手主導,倘若有問題,更加難堪。

「大人今日難得回州城,大家千萬不要提棉花的事。」杜通判道。

晁同知點頭,他也知道啊,肯定不會亂說的。

在眾人的「默契」下,紀楚都準備好糊弄大家的話術,通通都沒用到。

本來以為大家都會問問滇州棉的種植情況啊。

李師爺他們道:「估計是覺得我們沒種成,所以不敢問。」

紀楚笑著搖頭道:「把京城來的信件給我找出來吧。」

整個昌河州里,只有李師爺知道紀楚的真實想法,兩人搭檔多年,早就有了默契。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大人對滇州棉在昌河州栽種很有信心。

所以從一開始,李師爺沒覺得這棉花會種不成功。

實事也證明,大人的信心是對的,他對大人的信心更是對的。

不過這話紀楚從未說出來過。

若不是多年默契,李師爺也是看不出來的。

那既然知道能成功,為何不提前說?

誰也不告訴?

就連現在真正成功了,也不告訴其他人?

這自然是另有想法。

而這個想法,就在京城。

不是滇州棉成功的消息不能說。

現在還不到時候罷了。

李師爺找到京城來的所有信件,一一拆封讓紀大人看。

好讓他們了解京城那邊的情況。

沒錯,昌河州的棉花種植成功的好消息是否公布。

要看京城的消息。

準確來說,是滇州府的消息。

紀楚還在京城那會,朝中對於滇州棉的種植情況,心裡就已經有數了。

雖然那會才四月份,可林元志把棉花情況說得非常明白,而且棉鈴情況也告知。

這讓京城的皇上跟大臣們都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平臨國的棉花,終於有了第二產地。

第一產地自然是隴西一帶。

可隴西的種植面積有限,種出來的棉花頂多自給自足,但凡流出去,價格都不會便宜。

所以尋找新棉種,以及第二個能種棉花的地方,就尤為關鍵。

林元志意外找到適宜的新棉種,眼看著產量還不錯,這自然是大好事。

但這事上,也有些美中不足。

便是滇州府的地理位置。

換個平臨國的其他地方,那自然再好不過。

偏偏是山多且高的滇州府。

那邊的山路有多難走,還用得著說?

那邊的山有多高,更不用講。

只說一件事,大家心裡就有數。

朝廷規定,每年鄉試中舉的考生,第二年進京會試必須參加,如果不參加,那是違背聖意。甚至會被抓起來問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