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相信昌河州的未來,肯定會更好。

「不用送了。」鄧老將軍跟劉知州緩緩道,「照顧好百姓,也照顧好自己。」

「這般寬廣的天地,大有可為。」

紀楚跟鄧融兩人齊齊拱手。

他們會的。

如此信任他們的昌河州,不應該失望的。

紀楚會竭盡所能,把這地方建設好!

第116章

漳興二年, 九月初三。

昌河州送走劉知州,鄧老將軍等人。

以後的知州便是紀楚,將軍則是鄧融。

對此本地百姓早就知道。

不是不喜歡劉知州, 而是紀楚的名聲更大,難免抱有極高的期望。

即使紀楚手下多番勸說, 也是攔不住的。

沒辦法, 紀楚在曲夏州,原化州的事情太過耀眼, 誰也阻攔不了。

不管是正常的十二個縣,還是下面的廣寧衛, 提起紀大人,都是喜笑顏開。

這可能就是信任?

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壓力,對紀楚更多算是動力。

但外界評價只是評價,紀楚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

送走劉知州他們之後,他又帶著自己的人來到廣寧衛, 準確說是棉花地里。

送走大家之後, 紀楚便讓人把這片地圍起來, 還讓紀振跟李紋親自帶著士兵巡邏,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這個消息出來, 便引來不少嘀咕。

為什麼啊?

是害怕有人搞破壞?

那也不至於吧。

反正不管怎麼樣, 圍是肯定圍起來了。

原本士兵們路過, 又或者百姓們路過, 還能來看兩眼棉花情況, 現在統統不許看。

這事讓州城的晁同知跟杜通判都是欲言又止。

不過兩人還是沒說什麼,紀知州做事,肯定有他的道理, 大家不用多問的。

事實上,紀楚確實有自己的道理只是現在還不能說。

要說昌河州的事情確實很少。

這也是他能泡在棉花田的原因。

李師爺跟手底下人還道:「以前在曲夏州忙習慣了,如今事情少些,反而有些不習慣。」

肯定是,曲夏州那邊事情極多。

這邊就是正常的軍民分管,事情自然簡單。

此處說的軍民,就是指十二個縣和州城,以及廣寧衛。

本地人已經習慣把兩者分開喊了。

畢竟平日交際不算太多。

紀楚如今的精力,基本在廣寧衛的棉花地里。

這些滇州棉的種子得來不易,要不是林元志喊他一句老師,估計也不會給他這樣多。

更不會在第一時間,就給他送過來。

遠在滇州府的林元志,在滇州府五月收穫棉花,剝掉棉籽,就往廣寧衛送。

不僅如此,還專門找的八百里加急。

這才讓溫書吏他們能在五月下旬把棉籽種上。

要知道,滇州府跟廣寧衛相距五六千里地。

這份神速,是花費極大力氣的。

而且滇州府這第一批棉籽,加起來不過兩千多斤。

除了滇州府本地保留的,還有送到京城的,給他這邊一口氣送了三百斤的種子。

紀楚聽到數字的時候,都為之一驚。

三百斤種子,足夠種三十畝地了。

溫書吏非常謹慎,而且依照之前的習慣,找了不同的土地試種,差不多有五塊試驗田。

紀楚現在就在這五塊試驗田裡來回走動。

從五月下旬,到如今的九月初。

田裡的棉株已經開始結棉鈴。

這個時候至關重要。

棉鈴的大小,決定了棉花的試種是否成功。

以前西北棉在這裡種了多次,都是到結棉鈴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行。

這裡的棉鈴,可以理解為花骨朵。

在花骨朵的階段,看著骨朵的大小,基本能推測出花朵的大小。

棉花也是這般。

很多人觀察研究表明,棉鈴的大小,跟溫度有很大的關係。

再者便是水分的區別。

在這點上,滇州府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也是劉知州認為,滇州棉在廣寧衛種不成的原因。

可是植物這東西,不經過長年累月的試驗觀察,誰又知道會有什麼驚喜。

橘生淮南則為橘,這句話大家都讀過的。

不過劉知州的想法,基本也代表了廣寧衛,或者說昌河州大部分人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