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弄到這裡心灰意冷,不代表他想離開人世啊!
這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那些夥計還有酒樓鄰居,則把這當為平常事。
外地人不了解九月份的大雪,也不了解一夜之間雪能把地面覆蓋,都是很正常的事。
之後知道他們救的是知州,頂多也是笑幾句。
「實在是好漢,實在是好義。」劉知州感慨,「所以能把這裡發展起來,就是本官最大的心愿。」
劉知州不是沒有能力的官員。
但這地方長達七個月的冬季不能作假。
他也想過種棉花。
如果有棉花,說不定可以抵擋嚴寒。
可惜西北棉在這裡活不成,劉知州從拿到種子之後,年年試種,年年不成。
甚至今年都種了,根本結不起棉鈴。
也就新來的滇州棉給了劉知州一點點希望。
可滇州府那地方多溫暖啊,他們這真的能種成?
反正劉知州都有點失望了。
再者,種棉花還有點阻力,它更想讓紀楚幫這裡發家致富啊。
至少讓本地不再那麼窮。
這也是他屢次提此地貧窮的原因。
在劉知州感慨時,紀楚捕捉到一個關鍵信息:「種棉花有阻力?什麼阻力?」
劉知州一頓,再看看周圍人,讓其他人都退下,也不隱瞞:「獵戶們不願意。」
保暖的物件是有衝突的。
比如說曲夏州關內外衝突的提前爆發,就跟皮貨交易銳減有關。
而當地漁獵為生的百姓,其中獵戶買賣也是大頭。
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生計。
所以本地獵戶對棉花種植頗有些意見。
這點也不能怪他們,這是生存問題,跟對錯無關。
劉知州驚奇道:「我以為你知道,所以才把滇州棉放在廣寧衛去種。」
紀楚倒不是知道,純粹是因為,那邊自己可以掌握罷了。
沒想到意外規避了麻煩。
紀楚解釋之後,直接開口:「不管獵戶們答不答應,這棉花肯定是要種的。」
「再者,這也不衝突啊。」
以本地的寒冷程度,棉花加上皮貨一起穿,才最保暖啊。
當然,這話說得頗有些何不食肉糜。
誰家也沒那樣的財力,把兩者都購置齊全了。
劉知州聽此,就知道紀楚心意已決,又指點道:「那你應該知道,這事要說服誰。」
本地同知晁盛輝晁同知。
他跟本地獵戶很熟悉。
方才劉知州說了。
見紀楚心思縝密,劉知州這才放心。
不愧是年輕有為的紀大人,跟聰明人交談,果然省心啊。
昌河州各地情況了解得差不多了。
最後就是靠海的四個縣。
那幾個縣靠著漁業為生,兼賣些珍珠,還有兩個鹽場,鹽場自然屬於官府來管。
但海鹽不如井鹽純淨,這裡說不上利潤豐厚,頂多是能吃。
心中有數之後,其他事情也慢慢接手。
紀楚本意是想去下面各縣看看,但劉知州沒有這個意思,顯然是不愛活動的。
倒是下面十二個縣的縣令主動前來拜見。
新官上任,下面人肯定上心。
一直到過完中秋,劉知州也收拾行李準備離開。
但離開之前,有一個地方肯定要去的。
廣寧衛。
其他十二個縣可以不去,但廣寧衛肯定要跑一趟。
八月十八清早。
紀楚跟即將離任的劉知州便帶著親隨去往廣寧衛。
廣寧衛那邊也早就接到通知,早早在衛所門口等待。
前來迎接的,正是馬上要接手廣寧衛的鄧副將鄧融。
紀振跟李紋介紹道:「鄧叔很好說話的,對我們也很照顧。」
作為鄧成的大哥鄧融,知道二弟跟紀楚關係好,自然讓兩個年輕人喊自己一聲叔。
說起來,紀楚跟鄧將軍,還有鄧融雖然沒見過面,可來往已經不止一次。
所以見面之後,沒有半點生疏。
不出意外的話,以後的昌河州就是紀楚跟鄧融兩人,一個管民政,一個管軍務,算是正式搭檔。
劉知州跟鄧老將軍看著,都是頗為感慨。
把昌河州交給他們,兩人也能放心了。
他們會在九月初離開,一起前往京城述職。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