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鄧老將軍話並不多,顯然已經交給兒子鄧融去做。
不過私下裡跟紀楚見面,還是萬分感謝。
原因自不用說,所有人都明白的。
如今還多了一條。
「紀大人能主動過來,實在是昌河州,廣寧衛的幸事。」
甚至自己還沒來,就讓人把滇州棉籽送過來,還派人專門種植。
不管成與不成,廣寧衛都十分感激紀大人對他們的掛念。
聽著鄧老將軍的話,紀楚只覺得受之有愧,他不過是知道得多了一點。
要論堅守,誰也比不過廣寧衛的眾人。
只是無論鄧老將軍,還是劉知州,對他的期待似乎都很高。
李師爺私下也道:「豈止,聽李紋說,昌河州跟廣寧衛的軍民都在期待好日子。」
李紋跟紀振齊齊點頭,連先一步過來的溫淳溫書吏等人,也是這般說的。
「四月份那會,消息就傳來了,幾乎大街小巷都在說這事。」
「大人您名字響應,所以很多人都抱著極大的期望。」
就連紀振都比劃:「我們一直說,您就是過來當差,讓大家降低期待,可是沒人聽。」
李紋紀振兩人在外面做事時間長,之前又跟著紀楚那麼長時間,自然知道紀大人還沒來,大家就這樣期待,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可這話說了,根本沒人聽。
這就跟,事情還沒做呢,牛都已經吹出去了。
辦成了還好,沒辦成怎麼辦?
豈不是名聲盡毀。
紀楚怕的還不是聲名全無。
就是覺得要是做得不好,反而讓百姓們失望。
不過這也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本地人對好日子有多嚮往。
即便只是聽說,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越是這樣,他們越要盡心辦事才對。
紀楚搖搖頭,把這些閒言碎語放在一邊,看向溫淳溫書吏。
說起如今跟著紀楚的長隨等人。
基本是曲夏州出身,這點大家都知道。
可他離開,並未帶著更為熟悉的謝主簿傅主簿等人。
不是謝主簿他們不想跟,而是紀楚離開時特意說了,不能他一走,就把班底全都帶走了。
那安丘縣跟沾橋縣怎麼辦。
自己固然要緊,可大家更是中流砥柱。
也是這樣的話,才讓眾人安心留下來。
帶出來的,基本是成為謝主簿傅主簿的書吏們。
這溫淳便是沾橋縣出身,以前在傅康傅書吏手下做事。
紀大人離開時,他主動站出來,請求跟著大人。
沒想到這鼓起勇氣,就一路從曲夏州到原化州,再到京城,之後來了昌河州。
算是跑了三分之一的平臨國。
不過更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主導種植滇州棉。
這對溫書吏來講,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一樣的信任。
所以他收到種子之後,立刻帶著來到廣寧衛,請求一塊官田,夜以繼日地種棉花。
作為沾橋縣出身的書吏,對種田還是頗有研究的。
但即便如此,該緊張還是緊張。
以前大人身邊能人輩出,自己好不容易能熬出來,絕對不能出錯。
否則就辜負大人的信任了!
這會紀楚看向溫書吏後,這位溫書吏先是深吸口氣,然後有條不紊地說出他收到棉種後的情況。
從棉籽狀況,到種了多少畝地,再到發芽,生長,澆水,施肥,還有天氣對棉株的影響等等。
溫書吏準備得充分,事情做得也仔細。
如果放在現代,一定是個做匯報的好手。
紀楚越聽越驚喜,他是知道溫書吏能力的,卻沒想到比想像中還要厲害。
就聽紀楚開口道:「不錯,非常翔實,也很用心。」
原本穩重的溫書吏眼睛馬上亮了,被誇得差點嘿嘿笑出來。
他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
很棒!
還被大人誇讚了!
溫書吏帶著的眾人,自然也很興奮。
他們先一步到昌河州,還是很有用的。
李師爺看著眾人的表情,心道:「不怪大家對紀大人期待極高,誰讓大人帶出來的手下都如此厲害。」
廣寧衛視察結束後,劉知州跟鄧將軍的行李收拾得也差不多了。
鄧老將軍在此地二十多年,頗有些感情,深深看向紀楚跟兒子鄧融。
這地方,以後就交給你們了。
相信他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