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有些官員則互相看看,開始裝糊塗:「咱們隴西右道,就缺煉製鐵器的好作坊,由咱們曲夏州補上,再好不過。」

「沒錯,鋼材用處頗廣,還是咱們自家造吧。」

「有數科在,肯定能搞個好的鐵器廠。」

景大人挑眉,笑著道:「那這事由紀楚牽頭,大家沒意見吧?」

自然是沒有的。

現在工司最重要的兩件事。

一個是工業作坊園,由工司左都事負責。

現在是鋼鐵廠的建立,則交給紀楚這個右都事。

肉眼可見的,整個工司的作用日益提升,工司跟數科的合作也越來越多。

甚至有工司的官員說應該招些數科出來的學生,這樣更方便這裡做事。

景大人同樣有這個想法,實在是數科出來的學生太過專業,許多事情有他們在,簡直事半功倍。

這件事同樣已經上報朝廷,暫時還沒有結論。

但景大人這裡也有空子可鑽,直接招數科學生來做工司書吏,算是填補這方面空缺。

太子死了爹難過,天下百姓就不過日子了?

景大人心裡吐槽,不過他知道,有這種想法的官員,大概率不在少數。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自有方法解決。

所以曲夏州這邊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該研究火器,還是研究火器!

紀楚帶著工司的任務,開始牽頭成立鋼材廠,名字起得很簡單。

曲夏州鋼材廠!

別問是不是太簡單了,只要簡單好記即可。

但在成立之前,紀楚在戶司的事情要簡單收個尾。

比如說,棉花。

等這件事做完,他的差事就重點在工司了。

也有人表示不解。

紀楚在戶司那是左都事,正六品。

在工司則是右都事,從六品。

更有實權的部門不待,偏偏要去隔壁?何必呢。

戶司主事更多的是不舍。

而現在的右都事謝富更是不解。

要說權力官職,留在戶司難道不好嗎。

如果說曲夏州工司是最近幾年才慢慢起來,那戶司可以說長盛不衰。

而且這些年稅收增加,在整個隴西都排得上號。

不管從哪方面看,攬下戶司的差事,才是既體面又有實權。

紀大人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工司,那謝富實際的位置,肯定會再進一步。

這,這對他來說是好事,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啊。

所以卓主事為何只有不舍,而不是不解?

卓主事看出下屬的意思,笑著道:「你以為紀楚最近忙的是什麼事?」

棉花啊。

「那接下來呢。」

「鋼材?」

卓主事認識紀楚已經很久了,直接道:「在忙百姓的事。」

成立鋼材廠,紀楚就不會只做一件事,如今說是為了改進縫紉機所需的鐵製品。

同樣的,他還想繼續改進農具。

因為只有這些事,才跟普通百姓息息相關。

一件是吃,一件是穿。

都為民生大計。

卓主事雖然不知道紀楚最終目的,但這兩項卻猜得很準。

只要有合適的鋼材,改進農具,提高種田的效率,減輕百姓負擔,都是必須要做的。

鋼材,幾乎是萬物之源。

而且有了這個東西,各地的運輸,以及各種便民機器的建造,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當然了,必要的時候,還能直接轉為軍工,兩者本來也不分家。

謝大人恍然大悟,如果從這方面來看,紀楚的一切行為,似乎都有了解釋。

紀楚面對謝大人崇拜的眼神,根本不知道他在崇拜什麼,最後笑道:「是各地棉花種植有結果了?」

紀楚要做的棉花收尾,便是統計一下,全國各地種棉花的地方,有沒有成功的。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多少人都在請求棉籽,紀楚跟戶司能給的都給了,也寄希望更多地方可以種出來的。

但結果來看,果然還是不成的。

謝富趕緊把腦子裡的東西拋開,回答關於棉花的事。

「以黃河流域為界限,越往北的,種植成功率,以及產量就越高。」

「但也不能太靠北,再冷的地方就不行了。」

「總的來說,只有隴西隴南一帶適合種植,差不多有八個州府。」

詳細的數據已經在手裡了,紀楚聽著謝富一一念出,種植的範圍有限,產量也不算高,各地自己種自己穿,大概率是可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