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另一類則不同,他們深知各項利弊,只是礙於官學面子不同意。

這兩類人,前者最難溝通。

好在紀楚他們不需要跟前者講,只要跟後者,也就是學政講清楚即可。

提到學政,小宋訓導張張嘴:「他老人家根本不想見咱們啊。」

「要不然直接找知州?」

說完之後,小宋訓導也覺得不對。

之前塞蔡夫子,便直接找的許知州,那時候還能說,紀楚不是這裡的官員,不好直接找州學學政。

如今都州城做官了,不能再繞過他。

而且這件事,只能他去說,紀楚去都不行。

作為數科訓導,他小宋才是最適合的人。

紀楚見他明白過來,認真道:「我說你聽?」

這就是要教他怎麼講了。

小宋訓導深吸口氣:「來,我全都背下來。」

三月初一,數科小宋訓導在州學的研學處晃悠。

他在等一個人!

官學學政王大人!

之前他總是繞路走,現在不一樣了,必須見到王學政!

還好王學政每日都來官學,他很快就被請到書房,還正好跟經科訓導擦肩而過。

經科訓導哼笑:「我們弄到桌椅了,不用你們的了。」

啊?

還提桌椅的事啊。

小宋訓導給了個笑臉,我們要的東西嚇死你!

等他見到王學政,先是認真拜見,就聽上司道:「你是老宋的侄兒,不用那樣客氣。」

「最近數科可還好?」

王學政此刻心情還不錯。

畢竟蔡一繁的名聲好起來,聽說他數學水平確實不錯,能跟另外三位夫子差不多,也證明他們官學沒有收錯人。

這樣無論對哪裡,都算有個交代。

小宋訓導連忙道:「還可以,已經準備招學生了,蔡夫子也準備好教學。」

招生?

教學?

王學政心道不好。

那邊小宋訓導已經開始侃侃而談。

一會說無論出身門第,一會說匠人之學如何如何,再說蔡夫子那些工具可以擺滿整個院子。

「只是有個弊病。」小宋訓導道,「鋸木頭的時候,聲音有點大,好在數科僻靜,應該不會打擾經科學生。」

這叫弊病?!

這叫有辱斯文!

王學政冷笑:「誰教你這麼說的?」

「直接講目的吧。」

明知道官學不允許蔡夫子教實際的,也明知道這些工具不能進官學,更知道他們絕對不允許鋸木頭。

讓其他讀書人看了,豈不是笑話死他們。

眼前的小宋訓導可沒那麼大膽子,也沒那麼多心眼。

小宋訓導咽咽口水,繼續道:「大人,也沒什麼目的,就是想招學生,數科沒有學生,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聽說其他州府,有的數科都給撤了,這不合適吧。」

這是實情,誰讓科舉不考。

各地官學早就成為專門培育仕途經濟的地方了。

什麼君子六藝,早就拋到一遍。

再這樣下去,曲夏州的數科,基本也是這個下場。

「數科包羅萬象,並非只是算數那樣簡單。」

「無論天文地理,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數學,其中蘊含的哲理天道,足夠讀書人學一輩子。」

「如今數科冷門,不過是因為科舉不考,並非這東西真的沒用。」

小宋訓導所說,或者說紀楚所說,王學政何嘗不知道。

作為一方學政,這點道理還是明白的。

他就是紀楚所講的第二類人,聰明,可以溝通的類型。

但天下芸芸學子,總要有個盼頭不是嗎。

科考之利弊不用贅述,至少在現在,還是學生們能出頭的道路。

小宋訓導抬頭看向王學政,還有話說:「官方的數科冷清,跟民間匠人學的火熱有著鮮明對比。」

「但兩種都有弊端,官學數科冷清,是脫離科舉考試範圍內,所以學生不學。」

「匠人之學雖火熱,也有弊病,那就是只重實踐,沒有理論總結,既無理論總結,便更談不上發展。」

「兩者最終都指向一件事,數學理論研究必然消亡。」

沒有理論研究支撐的實際應用,必然會走到頭。

沒有實際應用作為現實支持,也沒有科舉的重視,那理論研究必然也冷清。

這才是兩者必須結合的原因,沒有第二種選擇。<="<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