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宋國弱小,卻靠著建造當時先進的千輛戰車,被稱為千乘之國,抵禦更強大的敵國。」
「更好用的船隻,行駛更平穩的車馬,以及更精密的機器,無一不是靠著理論跟實際的支撐。」
「就算這些都不提,那數學研究的書籍,似乎有近百年沒有新作了。」
「倘若這樣下次,這門學科不說消失,必然沒落。」
「學政大人,您要看著一門學術,從此停滯不前嗎。」
「大人,藉助民間匠學火熱,讓數學重煥新生,難道不好嗎。」
總之一句話。
他們實踐要做,理論也要總結並且研究啊!
不能不研究,不能從此不發展了。
說別的,王學政或許還會反駁。
但講到一門學術或許會沒落消亡,這簡直讓讀書人痛心。
諸子百家發展到如今,事實證明每一門學術都有自己的作用。
無論哪一門學術失傳,都會讓讀書人心痛。
很多地方官學一直保留數科,就是這個原因。
再冷清,再落寞。
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紀楚的意思就是。
您別管怎麼發展怎麼傳承的。
先傳下去再說。
匠人學您看不上,沒關係,但它對數科的發展好啊。
只要能發展能研究,您就網開一面吧。
王學政透過小宋訓導,似乎看到那個狡詐的紀楚,他還真敢講,還說到學政的痛點。
總算知道,許知州怎麼被他說服的了。
但再怎麼樣,匠人工具,不能進官學。
其他學子怎麼看,風氣怎麼辦。
「所以下官請求,給數科撥一處官署,專門用來教導實踐課。」
「那樣我們的學生,以及鋸木頭的聲音,就不會打擾到別人了。」
???
什麼?!
王學政深吸口氣。
好好好,跟他扯數學要消亡,扯數學要發展,要研究。
最後的落點在這啊。
小宋訓導都說到這了,也不糾結,直接攤開準備好的地圖:「您看這裡,就在官學附近的官署,地方不算特別大,距離數科也不遠。」
「新招的數科學生,以及實踐場地,都在這裡。」
「這裡火熱起來,才能反哺理論研究啊。」
王學政知道那裡,本來就是官學的地方,一直空著沒用。
可那邊經科費勁弄到十幾套桌椅,還因為今年鄉試年,所以額外請求。
你們可倒好。
一個學生沒有,直接要新官署了。
「大人,這對官學一點壞處也沒有。」
「而且我們數科可以自負盈虧。」
教學所需費用之昂貴,不用多說。
你們數科還敢自負盈虧?
「知道你們接了工司的任務,哪能長久嗎。」王學政無語。
但不得不承認,他被紀楚說服了。
王學政沉吟片刻:「容本官考慮考慮,你先回吧。」
說完又道:「在這期間別想去數科鋸木頭,否則你們知道後果。」
說到這,小宋訓導知道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只有聽消息的份。
等他離開,王學政微微搖頭。
眼看著數科消失嗎,這不太好吧,即使他不喜歡數學,也知道每一門學科都有其重要性。
一個讀書人,最看不了這種事發生。
把數科實踐課單拎出去,他們鋸他們的木頭,理論研究依舊在官學,確實是個好的選擇。
不會打擾現在的官學,也給數科一個機會。
或許真的如紀楚所說。
上百年沒有新的數學著作,就是因為實踐跟理論脫離太久了。
這更能保住官學的顏面,以後數科好壞都有說法。
再說,他感覺自己要是不答應,紀楚真能讓大家去數科鋸木頭。
到時候消息傳到京城,他可以直接辭官了。
紀楚真讓人頭疼。
可他並無私心不說,還很有遠見。
反正只是給個廢棄官署的事,要不然同意了?
王學政對隨從道:「讓左右訓導過來一趟,說本官有事商議。」
數科要官署這事,還是沒瞞住其他人。
畢竟左訓導,也就是官學二把手一聽,直接炸了啊。
「數科就四個夫子,一個訓導,還要新官署?!現在的地方都夠大了吧。」
「還自負盈虧,他們一直吃官學的撥款,難道心裡沒數?」
「真是服了紀楚,膽子也太大了。」
宋右訓導沒說話,但心裡的震驚也不小。
好好好,侄兒有出息啊。
什麼要求都敢提。
跟著紀楚,膽子倒是大了許多。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