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方加起來,至少需要十二台彈花機。
種植最多的安丘沾橋兩台,其他地方各一台。
但這彈花機肯定是要付錢的,讓紀楚沒想到的是,其他各縣竟然並不推諉,給錢也要買。
看來自從棉花收穫後,就有人發現其好處了。
都說了!
好東西不用推廣的。
紀楚大大鬆口氣。
只等著彈花機做出來。
可蔡先生臉越來越黑。
做做做,就知道問他要東西,十二台啊!
話是這麼說,蔡先生一行人卻動作奇快。
紀楚摸摸鼻子,原來蔡先生那裡做東西並不慢,工期長純粹是因為大家要的東西太多了。
這樣的速度,不會是他們這些無良甲方逼出來的吧?
不會,絕對不會。
紀楚趕緊吩咐廚房加餐。
別的不說,吃飯肯定要照顧好的。
最先做出的一台彈花機自然放在沾橋縣。
紀楚選了個空置的官署,讓人作為專門彈棉花的場所。
但彈之前,讓做事的婦人們戴了口罩,如果吸入棉花纖維太多,肯定會健康有影響。
這彈棉花的地方一成立。
基本就改變了棉花只做布匹的歷史。
但他不知道的,其實州城的棉花之爭還在繼續。
因為這東西真的上市了。
有地方真的做成棉被棉衣了。
只是討論時,京城傳來消息,讓棉花之爭一錘定音。
「京城那邊說,富貴者不穿,實為不雅,不堪細看。」
京城都這樣說。
曲夏州這邊,還能有爭論?
故意棉花之爭一鬨而散,有錢人再也不提了。
這東西已經定下,只是窮人家穿的玩意。
紀楚聽到這話,瞬間覺得,給周家的三百五十斤棉花,好像真的給少了。
要不然咬咬牙,再給他們五十斤?
以後的棉花不再做上供的白疊子。
要做窮人穿的棉被服。
他們要在衣服里填充厚厚的棉花,好度過無數寒冷的冬日。
第47章
州城, 乃至京城的言論,影響不了下面各縣。
尤其是種植了棉花的九個縣,以及常備軍。
但種出來是一回事, 彈棉花,以及做成棉被服又是一回事。
這就要請陶樂薇, 以及李娘子, 還有去年做過棉衣的婦人們過來了。
怎麼把棉被服做得保暖,同樣有訣竅。
怎麼把棉花彈得鬆軟, 也有不同的手法。
蔡先生他們著急做出彈花機,就是害怕臨到冬天手忙腳亂。
眼看各地開始下小雪, 眾人動作加快不少。
先做出十二台彈花機,再教導大家如何彈棉花,等到機器送到各地之後,還要學習怎麼做棉被服。
以及棉花怕火怕水,怎麼用怎麼儲存等等。
以安丘沾橋陽順為首的幾個地方,在冬日熱熱鬧鬧學起來。
但凡種了棉花的各家, 都在認認真真學習。
白婆婆所在的白家村, 種植棉花是最多的。
大家先把去了籽的棉花拿到彈花機作坊, 排著隊等著彈,彈好之後, 就可以做衣服了。
她家鄰居白六嬸今年種了四分地, 收穫棉花七十八斤, 自家六口人, 肯定用不完的。
便跟沒種棉花的娘家換了麻布。
因為是自家親戚, 大家並未計算其中價格,算是各取所需。
白六嬸計劃給自己還有她家男人,下面四個兒女, 每人做一身棉衣。
棉被只做三雙,畢竟棉花足夠了,但是布料不夠。
就算是這樣,其中一些布料都是買的舊部,還有從娘家換的。
但不管怎麼說,她都興致勃勃的,想要全家作身好衣服。
聽說有錢人過年的時候,都會給全家買新衣,她家今年竟然也這樣做了啊。
放在早些年,就算有棉花,她家肯定也不捨得的。
只要有點東西,都要拿出去換口糧。
畢竟什麼都不如吃飯最重要。
能做這麼多東西,還是因為今年能吃飽,手裡有閒錢。
再說保暖的物件是保命用的,肯定要備齊了。
聽說多穿棉衣可以省炭火呢。
白六嬸看著前面的隊伍,踮著腳往前看:「咱們沾橋縣不是兩台機器嗎,怎麼還這樣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