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們上次偷懶一會,便毀了一些種子,之後再也不敢,認認真真跟著種。

當然也在問彈花機的事,還準備派黃總旗等人過來學。

一時間,蔡先生這邊壓力更大了。

各地加起來近三千畝棉花,都在等著彈花機。

紀楚都不好再催,只道:「沒事的,去年沒有彈花機也做成了,不過費點事。」

「而且摘完棉花還要去籽,等到十月下旬才需要。」

蔡老頭的倔脾氣又上來,焦急道:「但那會天氣都冷了啊,你們曲夏州天氣冷得還早,估計早就下雪了,這要怎麼辦?」

本來棉花就是禦寒用的。

不能把棉絮彈好,很影響使用。

錯過了冬日,那豈不是白費了這些東西。

蔡老頭焦急萬分,奮力改進機器,甚至說了很多紀楚根本聽不懂的數學公式。

眾人寫寫畫畫,到晚上都不歇息。

林元志看著場景,驚愕萬分,指了指這些匠人,再看看自己。

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可他們對比起來,自己才是更低的那個。

紀楚同樣感慨。

如此有鑽研精神的工匠,不該被區別對待。

不過他也工夫想太多,還是配合各地收棉花才是。

十月初五,十個地方,種下的三千畝棉花終於開始收穫。

種植最少的是常備軍那邊,二十畝地,但他們後續管得很好,肥料充足,最低產量一百二十斤,最高產量二百一十一。

接著是另外六個縣,他們都是在官田種植,每家一百畝,最低是九十七斤,最高一百九十二。

剩下陽順種了五百畝,最低一百一十二,最高二百零二。

安丘則是八百畝,最低最高都跟陽順差不多。

最後的沾橋,共計種植一千一百斤,最低竟然也有一百三十五,最高則是二百四十六。

產量最高的那戶,自然是白婆婆家裡。

經過白婆婆親自照料的棉花,顯然種得比任何一家都要好。

畝產最高,二百四十六!!!

紀楚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簡直喜笑顏開。

按照白婆婆家十五口人來算,一個人能分到十六斤的棉花!

做成棉被服的話,棉衣為兩斤,棉被為四斤。

每個人竟然可以得到近三套的棉被服。

大冬天的,有換洗的三件兩斤重棉衣,還有三雙四斤重的棉被。

這是什麼感覺?!

估計小富之家都沒這麼多東西。

所以紀楚之前就說,一家種個三分地,就差不多了。

按照均產,一畝地為一百八十五,得個五六十斤棉花,基本就夠全家用的。

聽到這樣的數字,如何不開心。

紀楚甚至已經想到,各家都蓋上棉被,穿上棉衣的感覺了。

從他到任開始,就在解決的嚴寒問題,終於有了大跨越!

這也是冬日漫長地方的人,最需要的事情。

棉花不比什麼亂麻蘆花紙衣強上百倍?

紀楚去到白婆婆家的時候,她正在跟身邊人傳授種棉花的經驗。

其實放在她年輕時,或許不會多說,因為這是家傳的秘密,是能讓一家人過好日子的秘密。

偏偏問她的是紀縣令,之後甚至還出了書。

若種白疊子的技術再不傳下去,真的要消失了。

不過後續的發展,是她這個老婆子沒想到的。

紀楚甚至還在白婆婆家看到那匹馬,至今還有不少人過來看這駿馬,這同樣是白婆婆榮譽的象徵。

而今年的棉花產量,更讓她的地位拔高一層。

如今的她再也不提死這個字,因為白婆婆知道,自己很有用,比自己想得還要厲害。

白婆婆看到紀縣令時,還是無比感激。

誰能想到去年救濟院之行,給她帶來那麼大的改變。

今年的她不再去救濟院了,因為家裡房子已經修補好,不會再漏風。

但給她的扶濟物資依舊發到,誰讓她年紀確實很大。

只是跟之前不同,白婆婆再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吃白食,也不會覺得為此難受。

見到這樣的場景,紀楚心裡肯定也是寬慰的。

在各地摘棉花,剝棉花籽時,紀楚又收到來信了。

不出意外的,這次的信件里,依舊有周大人的。

周大人只有一個請求。

棉花!

他要棉花!

別管外面怎麼說,他要棉花!

而且不用彈,他會把如何把棉花變得蓬鬆寫下來,交給自己爹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