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棉花的人多啊。」有人隨口答,「咱們沾橋產了二十多萬斤呢。」
這麼多啊。
白六嬸不說話了,只好跟著排隊。
但按照這樣的速度,估計明天也排不上吧。
殊不知紀縣令也在著急這件事。
一台彈花機一日大概能彈三十斤左右,兩台也不過六十斤,算是一個普通家庭的量。
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等棉花彈完,冬天是真過去了。
蔡一繁帶著工匠眾人,則日夜不停趕工。
從這也明白,他為什麼要把材料儘量減少,把彈花機做得十分簡單。
不僅如此,所用材料還儘量廉價便宜耐用。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複製彈花機。
經過蔡先生同意之後,紀楚在當地找來不少木匠幫忙打打下手。
具體的手藝是不能學的,可做些木工活完全可以。
甚至從安丘也調來一些人,目的就是把彈花機儘量鋪開。
現在做出來的機器,三個人便能成為一個彈棉花的小隊,而且東西組裝簡單,甚至可以走街串巷去彈棉花。
紀楚看的時候,都不由得感嘆蔡先生的厲害。
怪不得他設計的時候頭髮都要愁掉了,估計從一開始,他就考慮到這個問題。
也正是這種精神,才能設計出如此好用的彈花機。
等到大雪下來。
沾橋安丘,分別有了十五台機器,彈棉花的壓力終於減輕。
各家把彈好的棉花拿回家,便開始一針一線地做衣裳。
大家都是頭一次做衣服,雖然有人傳授經驗,但難免遇到問題。
什麼棉花不夠均勻,不捨得用線等等。
但在大冬天裡,反而是一種樂趣。
因為都知道,這是在為更冷的深冬做準備。
一想到能穿到暖和的衣服,甚至比羊皮衣服還要好,所有便無比高興。
白六嬸也在其中。
她本來就會做衣服,聽完其中訣竅之後便道:「就是多縫幾針,不讓跑棉嗎?」
「看來針腳重要,棉花也要鋪得均勻。」
大冬天的,不少婦人們湊在一起做棉衣。
手頭快的,熬個兩三天就能做一身,手頭慢的,則要□□日。
但無一例外,各家陸陸續續都穿上棉衣了!
白六嬸先做了家中孩子,還有她相公的。
孩子們用新布,同樣都是棉花換來的。
這新布顏色鮮亮,四個孩子一人一件,看著雖然鼓鼓囊囊,但穿上之後,人人都道:「好暖和。」
「很暖,跟羊絨一樣。」
「你知道什麼是羊絨衣服嗎。」
「不知道,但我摸過小羔羊!」
等她跟相公也穿了棉衣,竟然也跟孩子們感覺一樣:「活了半輩子,沒想到還能穿上這麼暖和的衣服。」
「白日做衣服,晚上可以當被子。」
「能少燒好幾斤炭火啊。」
「突然覺得,用棉花換布,是不是有點虧?」
「不知道,管他呢,都是鄉里鄉親的,這可是保命的東西。」
虧不虧的,大家都不知道。
因為所有人拿到棉花後,在官府鼓勵下,都是給自家做棉衣。
這事都不用再說了。
人人都知道紀大人極為重視,去年冬日就說讓他們做衣服,大家潛移默化地,便再無其他念頭。
再說了,這可是冬天,誰不想要保暖的被服啊。
至於售賣價格,官府那邊只說,還未定下來,讓大家不要著急。
有了油菜的先例在。
不論安丘還是沾橋,甚至陽順百姓都知道,先不賣是最好的,聽紀大人怎麼說。
跟著他的定價,絕對不會吃虧。
紀楚確實有意拖延,想讓百姓們嘗到棉衣棉被的好處再說。
要說棉花售賣嗎?
肯定是要賣的,但不是現在。
畢竟棉花並不算消耗品,今年的棉衣明年還能用。
總要自己用了,再說其他的。
他相信,只要不是餓得吃不起飯,肯定不會拒絕一身舒適的衣物。
別的地方不好說,安丘沾橋兩地的棉花,還是優先當地人做被服。
今年沾橋縣產了棉花二十一萬多斤,對人口四萬多人的地方來說,其實是夠分的。
雖說不能簡單地平均,但眼看各家都在交換。
都是鄉里鄉親的,誰家若有富餘棉花,肯定願意換給親朋好友。
今年留下來的棉籽,官府已經開始統一收購,等到明年就能賣給其他人家。<="<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