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還是師父發了好大的脾氣,才讓對方轉換態度,安排好住宿飯食。

從那之後,他們能不出去就不出去,更不奢望這些人會真正尊重他們。

紀楚卻不同。

他從一開始的信件里,便沒有什麼格外敬重的語氣,只是好聲好氣地探討如何做農具,如何做水車。

但字裡行間,不僅對他們有尊敬,還有敬佩。

真見面之後,也跟信里的態度一樣,絕對不玩虛的。

他們突然到訪,甚至把官署給他們住。

這份厚待,可不是嘴上說說。

班凱班賢小聲道:「師父,我們沒說錯吧。」

「沒有,行了吧,還不好好做事。」蔡老頭瞪著他們,語氣卻不嚴肅。

蔡先生一來,白家村的白婆婆知道後,也被請了過來。

白婆婆更知道棉花的特性,之前還會織白疊子,知道棉絮的問題所在,還提起棉籽的問題。

現在手動剝棉籽,難免會有疏漏。

她認為,其中零部件經常需要更換,也許是這方面的原因。

白婆婆年紀大,甚至算蔡先生的長輩。

兩人一個是農戶,一個是匠人,也是相談甚歡。

不過他們兩個都會技術,都忙得厲害,不是彈花機有事,就是棉花地有事。

紀楚看著,只覺得自己有些幸運,能找到這麼多技術專家。

有專家在就是好啊。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技術專家。

但蔡先生知道,白婆婆甚至有本自己的書時,心裡微動。

都是搞技術的,他要是有一本,也挺好的?

念頭一閃而過,還是趕緊干正事要緊。

紀楚自然也沒走,他跟安丘那邊打過招呼,陪著蔡先生一起做彈花機。

不僅是這事要緊,也因為他們兩地發展時,蔡先生幫了大忙。

那些農具以及磨油器具等等,都是依靠他們才大力發展。

這話本是衙門之間內部自己說說,誰料想傳到蔡先生他們耳朵里,一時間大家幹活的熱情更足了。

都說人滿足生存需要後,就會尋常自我價值實現。

作為技術頂尖的工匠,就連班凱班賢都不缺吃喝,他們缺的就是這份尊重。

不知道是不是這份熱情,讓改進彈花機的速度明顯變快。

這種關口,地里棉花又要收穫了,紀楚只好兩邊一起跑。

好在林元志林秀才趕了過來,他對棉花同樣熟悉,可以幫忙打打下手。

要說摘棉花也是個技術活。

熟練的人,一天可以摘十五到五十斤棉花。

不熟練的人,也就十斤左右。

而且這棉花採摘也有不同。

不是所有棉花都能一起開花,一起摘下。

按照白婆婆的經驗是:「大概可以采三回,就能全都摘完,或者直接不管,等全都開完再說。」

摘完棉花之後,還要砍棉花稈,這可是好東西,曬乾之後用來引火非常實用。

然後還要快速翻耕,種上冬小麥。

可以說在這個十月份,種了棉花的各地農戶都會非常忙碌。

好在現在種得不算多,各家都忙得過來。

再想到棉花的保暖,可以給全家做棉被服,那動力就更足了。

除了採摘之外,紀楚還在統計各家的棉花畝產。

去年安丘官田畝產是四十斤。

今年有了白婆婆,大概能多產一些?

其實只看田地情況,林元志就道:「肯定比去年好,只看開花的情況,都比去年好了好幾倍。」

紀楚看到林元志興致勃勃,還隨口問道:「明年鄉試,準備得怎麼樣了?」

紀楚問完,自己都覺得不對勁啊。

他這跟看到家裡小孩放假在玩,隨口問他明年考試不著急嗎,有什麼區別!

這是不是太掃興了!

果然,林元志深吸口氣道:「大人,我肯定不會耽誤考試的!」

行吧,他也不是勸他不要忙棉花啊。

紀楚好笑搖頭,帶著眾人繼續查看棉花情況。

確實比去年好了很多。

安丘,陽順的情況也是這般,還有其他六個同樣種了棉花的地方,給出的數量都很喜人。

甚至連常備軍種下的二十畝棉花地都傳來好消息。<="<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