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紀楚每月一封書信,雷打不動。

六月書信送到蔡一繁手中,氣得老頭根本不想看。

「催催催!就會催!」

「送那一點棉花,都把棉絮彈沒了!還怎麼實驗!?」

殊不知蔡先生從年前開始,手頭的活一直沒停過。

畢竟是個新鮮玩意,做出來需要時間!

再催!

再催就不看你寄過來的信了!

就算有新點子也不看!

第43章

「安丘, 沾橋兩地,今年情況都不錯。」

「田稅交的及時,帳目也清楚。」

「尤其是安丘, 製糖與磨油幾處作坊,還多交不少稅銀。」

幾位官員說著, 只說沾橋交的及時, 並未說交的多。

畢竟之前沾橋按照帳面上田地,應該有八十九萬畝, 但清查過後,只剩下二十六萬三千畝地。

其中少了六十多萬畝田地的稅, 著實讓人震驚。

聽說許知州,以及戶司主事寫了無數文書交給朝廷,讓戶部尚書等人知曉情況。

雖說是去年的事了,可一直到今年交田稅,上面才捏著鼻子認下。

這些事下面雖然不知道,但州城這邊, 還是明白些的。

也好在安丘那邊油菜發展得不錯, 帶著沾橋也在種, 也算是補償。

否則這事更難溝通。

正說著,吏司派人出去, 目的地正是安丘縣。

宋教諭的正式任命, 終於下來, 接替他的人不日也會到任。

跟猜測的差不多, 宋教諭升任州城官學訓導, 約等於某科教導主任。

調過來的人,也是個舉人,不過他考上之後, 爹娘接連去世,自然不能做官,一直到今日才有機會。

能來做教諭還是因為紀楚提出的條件「苛刻」。

既要為人誠懇,踏實做事。

還要態度開明,鼓勵女子讀書,以及不反對蜂農用縣學。

這幾個條件下來,宋教諭他三叔,只能想到一直丁憂在家的孟懷魯孟舉人。

為何這樣說?

自然因為前幾條還好說,鼓勵女子讀書更是不是問題,但凡聰明點的家族,都不會讓女兒當睜眼瞎。

最後的與蜂農同用縣學,才是最大的問題。

那些人找的理由也有點意思,大概都在說:「若說農戶用聖賢地,還情有可原,蜂農不過是匠非匠,是商非商,也不是純粹的農戶,實在不妥。」

說白了。

嫌棄人家既是匠人手藝,又要做蜂蜜買賣,所以有辱聖賢地。

挑來挑去,只有孟舉人還不錯,他氣質溫暾,與人和善。

而且外祖父母家是做起皮貨生意起家,至今也是如此,所以對這種農業副業並無太大惡感。

最重要的是,他對學問有些追求,同樣認為讀書就是讀書,讀書最重要的是明理。

在這點上,宋大人覺得他跟安丘縣縣學有幾分相似。

能找來這樣的人,確實花了一番功夫。

孟懷魯帶著家人來時,其實還有些不敢置信。

他自考上舉人之後,一直丁憂在家,都絕了做官的念頭。

得知安丘縣有空缺,不少人都出去走動,他都沒去找老師問問。

畢竟安丘縣今日不同往日。

誰都知道,來這裡做教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即使條件苛刻,也有人願意捏著鼻子認。

那可是安丘縣。

十個考生一起考上的安丘縣。

明年就是鄉試了,誰知道又會有什麼奇蹟。

而且那裡經濟條件也不錯,聽說裡面的差役,夫子們都說過每月的補貼,反正不會虧待他們。

再加上上司是紀楚,吸引力更大了。

那是個能做事的,並不會為難人的。

總之一句話。

多少人盯著這個位置。

錢多事少,還有肉眼可見的功績,誰都想來啊。

但挑挑選選,宋大人竟然推薦了他。

這也行?

宋大人還道:「你為爹娘丁憂五六年,為人和善,讀書不功利,都是很好的。這幾年聽說你一直在讀書,沒有跟別人一樣荒廢學業。」

「安丘縣縣學交給你也放心。」

孟懷魯格外激動,所以來赴任時,直接帶著娘子跟女兒,明顯打算在這裡定下,好好當差。

跟著吏司的人過來時,孟懷魯還道:「安丘縣名不虛傳啊。」

看這道路,看這繁華的場景。

只是六月份,天氣熱得厲害,他們剛想找個飯館歇歇腳,喝口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