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自家學生這兩年努力讀書, 應該是不錯的。
誰料想根本比不上人家縣學的人。
聽夫子解釋之後, 這個大戶直接傻眼。
虧他花大價錢請夫子!
早知道硬塞,也要把兒子塞到縣學的。
「可一個學生如此,那就罷了, 這麼多厲害的學生聚在一起,難道縣學有獨到的教學方法?」
這個問題,不止他一個人想問。
等大家打聽出來後,所有人都沉默。
這些學生文章言之有物,竟然是鍛鍊出來的。
讀書之餘會幫衙門做事,積攢經驗。
還不是衙門裡體面的文書工作,而是到各個村子裡,幫忙記錄作坊的情況,以及各類農具的登記使用。
在這些煩瑣的事情里,學生們肯定鍛鍊出來了啊。
畢竟科考不僅要背書,還要理解,兩者結合,才有如此好的文章。
大戶們看看自己家的學生,每日只會讀書的,除了讀書之外,其他的什麼也不做。
怪不得對庶務一竅不通!怪不得寫出來的文章什麼都不是!
四書五經能流傳至今,每句話肯定有它的道理,雖然說理解的方向不同,卻也能給大家做事指明方向。
再有豐富的實踐,結果不言而喻。
「明日你就去莊子上讀書!」
「幫忙管著農莊的事,大事小情都要過問,不能讓你成繡花枕頭。」
在家裡孩子哀嚎同時,這家老爺也在想,算了,反正也考不上,不如學點實際的本領。
這差距實在太明顯了!
至於他家的夫子,還真的毛遂自薦,去縣學當夫子。
舉人去做縣學夫子,只有答應的份,讓裡面的學生更為高興。
不出意外的話,眾人做文章的水平,又能往前進一進了。
縣學那邊好事連連,但衙門這邊卻無暇關注,就連那邊縣試考試,也只是紀楚跟李師爺去看了一眼。
是讓衙門最近來客極多。
之前來學習的五個縣城主簿師爺們,陸陸續續都來取《棉花要術》。
雖說如今才正月底,而棉花要等到五月才能種,可先領回去,就能早點教學。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縣的主簿過來請求書籍,說是也想讓當地去種。
給書事小,大家並不介意。
但到底是其他地方來人,肯定要招待的。
招待他們時,還聽說另一件事。
要從年前說起了。
自從紀楚在常備軍那邊借人訓練鄉兵,還剿滅匪賊之後,幾個深受其擾的縣裡大喜過望。
跟許知州商議過後,知州親自給常備軍岳將軍寫信,請他幫忙,派人指點各地鄉兵。
岳將軍答應在年後派人,所以現在曲夏州十七個縣,除了安丘沾橋兩地之外,其他十五個縣都有士兵幫忙訓練。
甚至剛到地方,就幫忙擊退了匪賊。
「領頭的人被稱為黃總旗,他帶的一隊十二個人,打跑五十多個匪賊呢!要不是他們,那個村子的人就要被搶了。」
竟然這般厲害?
不過再一聽,竟然是孔師爺所在的陽順縣。
紀楚跟李師爺都沉默了。
那陽順縣的劉縣令,是不是有點太倒霉。
縣裡大戶們刁鑽,旁邊還有匪賊。
怪不得兩年多來建樹有限。
「相信有黃總旗在,一定能解決麻煩的。」紀楚最後道。
送走來取《棉花要義》的人,紀楚專門列了張表。
十七個縣裡,現在有九個縣預備種棉花。
剩下的八個縣怎麼沒動靜?
等范縣丞,謝主簿打聽過後,知道了原因。
那八個縣的縣令,都得知州城周大人並不喜歡棉花,故而不想來學。
紀楚無語至極,但也沒多說什麼。
不過直接大面積推廣,確實不太現實。
若縣官沒有想法,讓百姓強行去種,只怕勞心勞力也沒個好結果。
但曲夏州那八個縣不想種,不代表咸安府的蔡先生不想。
二月初一,蔡先生的兩個徒弟班凱班賢押送著兩套磨油器具過來。
不僅如此,還有約定好的農具等物。
這些東西紀楚還沒給錢呢,蔡先生已經讓人送來。
除了這些東西之外,班凱班賢還道:「紀大人,您說的彈花車還在做,師父說您只畫了個大概模樣,卻毫無細節,只能按照寫的功能來設計。」
當然,蔡先生原話更加不好聽,話里話外都透著暴躁。
「就畫個殼子?我能知道裡面是什麼?」<="<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