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大家都愛升中縣,乃至上縣。
提到這個,紀楚專門又看了看本地現在的人口。
如今是安建三十三年,戶數增長到六千三百戶,人口三萬一千多,實際田地三十二萬。
這麼看的話,距離上縣還有一段距離。
目光再放回到今年的考試上,參加考試的三百七十九名學生早早準備,特別聽說縣學開了集訓課之後,更是用功。
畢竟人家都那樣努力,他們要是再不拼一下,真的沒機會了。
但學生們沒想到,比他們更努力地人,竟然在正月十六便到了安丘縣。
那就是陽順縣的孔師爺。
這位孔師爺,就是年前來學習的五縣之一。
自從年前知道,棉花有輪耕的方法,便左等右等,一直到終於過完年了,就跟縣令請示,過來取《棉花要術》。
紀楚看到他時也有些詫異。
各地衙門還有好幾日才開印,怎麼現在就來了。
本來只是隨便問問,沒想到對方真如實回答。
「年前回去之後,我們縣令聽了您說的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很是激動。」孔師爺說起來,還心有餘悸。
這一激動,就對縣裡大戶下手了。
借著冬日扶濟,狠狠讓各家出不少血。
頭一回給百姓們發放救濟。
不去各村也就罷了。
他們縣令還學著紀縣令去村里看看。
出身良好的劉縣令當時沉默,他只在夏收秋收的時候下來看過,卻不知道冬日裡,百姓們家中是這個樣子。
畢竟冬日過不成日子,實在超出他的認知範圍。
劉縣令年紀也不大,今年三十出頭,考了很多年才考上舉人。
同樣運氣好來當縣官。
可同樣的道路,卻是不同的情況。
感慨完百姓日子難過,回縣城的路上就遇到問題。
被他們逼著捐錢的大戶擋了回去的必經之路,前面回不去,後面走不成。
在大雪天裡,明顯讓他們挨凍。
劉縣令帶的人不多,對方的家丁人數卻不少,明顯有備而來。
眼看天氣越來越冷,劉縣令氣得渾身發抖。
當官的被凍在路上,不管里子面子,都丟乾淨了。
就在他們為難的時候,後面救濟的那個村子,有人走了出來,幫著縣令說話。
那村民凍得瑟瑟發抖,身上衣衫單薄,說話卻鏗鏘有力:「你們這些鄉紳,為何要為難縣令大人,路上這樣冷,要是把人凍壞了怎麼辦。」
接著又有村民出來,同樣大喝:「快讓開!不許攔縣令的路!」
「沒錯,快點讓開。」
不知道是誰開頭,撿起瓷實的雪塊往對方腦袋上砸。
團瓷實的雪,不亞於石頭跟冰塊。
而這些干慣農活的村民,有的是力氣。
劉縣令跟孔師爺,原本以少敵多,等村民們出來之後,瞬間有底氣了。
現在是他們的人多!
就連被擋著的道路,也是村民們冒雪幫忙推開的。
他們穿著可憐的紙衣,還有亂麻製成的冬衣,就在雪地里站著,凍瘡發作也習以為常。
劉縣令就是在那一刻確定,他要種棉花,要把整個縣都種棉花。
絕對不會讓維護他的村民們再挨凍。
明明他只做了遲到的冬日扶濟,卻能被這樣維護。
明明大家穿了單薄的衣衫,卻肯為他開路。
聖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可他在這一刻,才意識到,真的有人這樣做。
他們說給了扶濟,是救了他們的命。
還說這些年教大家用肥料,還提高了糧食產量。
他們都記在心裡。
劉縣令一行人心情複雜地回了衙門,正好接到紀楚加急派人送來的信件。
不用多開田地,棉花跟麥子可以輪耕,不用再開荒,就能有保暖的棉花!
這讓他更為興奮。
太好了,這真是太好了。
陽順縣的百姓有救了。
這樣的方法,是極適合陽順縣的。
所以一開年,孔師爺就被派過來,一定求份棉花要術。
不僅如此,那劉縣令還讓孔師爺捎句話。
「紀大人,您是怎麼整治那些大戶鄉紳的,有沒有什麼好主意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