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三班捕快對視一眼,主動上前:「大人明察秋毫。」

橋老吏橋文鋒是大戶人家安排在衙門的眼線。

這也是他在衙門時,其他人不敢冒頭的原因。

紀楚之前就奇怪。

既然自己的名聲在沾橋縣人盡皆知,那為何衙門上下四五十人,只有一個橋老吏主動請纓?

按理說他們的消息最是靈通,難道不知道自己身邊的馬典吏,以及已經成為主簿的謝書吏,都是當時主動站出來,所以才有今日的官職。

既然這樣,為何沒人想做官。

這在衙門來說,並不符合常理。

原因並不難查,就在橋老吏身上。

縣裡大戶估計害怕紀楚多用其他人,所以不讓除橋老吏之外的人站出來。

今日他直接挑破,橋老吏離開,剩下的人也就不受脅迫了。

最先站出來的,便是三班捕快。

以沾橋縣的情況,三班捕快加起來應該有三十人左右,現在只有十二人,其他基本被清理出去。

留下的人沒有犯什麼大事。

以捕頭成耿為首,眾人拜服紀縣令。

六房則推出一個三十出頭的文弱書生傅康出來,他說話有些結巴,但眼神明亮,看紀縣令的眼神尤為崇拜。

六房原本也該有五十多人,如今只剩二十一。

他們原本都是衙門邊緣人物,現在惡吏清除,這些人成為中流砥柱。

「諸位吃著沾橋縣百姓種的糧,用著百姓們織的布,莫要做不該做的事。」紀楚雖是在笑,大家卻知道他口中的分量。

而剩下的人,也願意跟著他做事。

因為知道,紀大人會為他們考慮,也會為百姓考慮,他就是這麼做的。

至於離開的橋老吏橋文鋒,他知道自己暴露,更知道紀縣令給了六家大戶機會。

主動湊齊七萬畝隱田,紀大人不會理他們。

但要是不湊應有的份額,那可就不好過了。

紀楚既有知州那邊的賞識,甚至還跟常備軍有關聯。

若無關聯,那常備軍會派人出來,訓練各地鄉兵?

看那軍中出來的黃總旗,對紀縣令都是畢恭畢敬。

還有紀縣令本身的手段,等他出手,大家都會完蛋。

橋老吏苦口婆心勸這六家吐出七萬畝隱田,可各家互相看看,誰都不願意拿出來。

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他們跟紀楚接觸少,又不明白他的手段,明顯覺得此事有周旋的餘地。

「讓沾橋縣開耕啊,他不是最會了。」

「對啊,再買點好農具,那安丘縣的農具特別好用。」

「不過七萬畝,他能做到的,能者多勞。」

叫喊聲音最大的,就是本地姓氏最多的喬家,這家人手裡隱田近兩萬畝,讓他拿出一萬多,跟割他的肉有什麼區別。

大戶內部吵吵嚷嚷的,其他各家百姓聽到今年的秋稅,直接鬆口氣。

按照往年來說,無論男女老幼,一個人要交二十文,一家六口就是一百二十文。

不僅如此,家中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更要做四個月勞役。

今年紀縣令來了,直接定下新規。

首先是人頭稅,十二歲以上到五十五以下的人交,每個人十文錢。

若年齡之中,身有殘疾,寡居在家者,都可以減免。

不少人算算,自家只用交往年的三分之一!

這點錢還是能湊出來的。

畢竟他們去隔壁縣收油菜做短工,還有前陣子修水渠,手裡不至於一分錢沒有。

再說勞役,規定二十二以上,五十以下需要服役,若做了鄉兵,則可以抵消。

這條一出,各家再去算,更為驚喜。

各地徵調鄉兵,大家還是比較積極的,雖然沒有銀錢,卻是保衛自己村子,還有軍中來人教真本事。

所以雖是五戶抽一人,可訓練時,許多人都去了。

既然這樣那他們肯定願意做鄉兵啊。

各地訓練官聽了,都要暗嘆一聲紀大人愛惜民力。

按照正常來說,就算做鄉兵不抵消勞役,村民們也會踴躍參加,如今更是了。

話又說回了今年的人頭稅。

下來收稅的官員竟然不強行要錢,若是家中有病人,有老人孩童的,說是可以明年再給,又或者抽出一人去衙門做事。

或掃洗地面,或做飯燒火,總之並不強迫。

各家總算知道,當紀縣令底下的百姓是什麼感覺。

他寬以待民,愛惜民力,知道他們的苦楚,也願意幫助他們。

往年愁眉苦臉的秋稅,竟然不再哭天搶地。

只讓他們休養生息,好好耕種。

不僅如此,當年安丘縣百姓學習的化肥知識,也由書吏傅康帶著眾人過去教學的,還有不少差役是紀楚臨時撥過來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