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個好!

她們想學。

家長們說通,陶樂薇又找了羅玉村的私塾夫子。

夫子正在為書塾重新開張高興,見了縣令夫人更是客氣。

等縣令夫人說明來意,他倒猶豫了。

陶樂薇這次完全用了相公的說辭:「縣令說,外面無論大戶人家還是小家碧玉,哪家女孩子都是讀書的,咱們安丘縣的孩子也不差他們什麼。」

私塾夫子好歹是老秀才,年輕時候也出去過。

他自然知道繁華地方,還有專門的女學。

這麼說起來,教女娃娃也是教?

而且多個學生,還多份收入。

老師點頭,家長點頭,這事多半成了。

各家的男人或許有想法,但農戶家的婦人們,無論田間還是廚房,都是一把好手,她們參與勞動,所以在家的話語權自然而然的重。

否則大家撂挑子不干,家裡立刻少個勞動力,誰也不敢輕視。

原本在家洗衣服的女娃娃們手裡被塞了筆墨,一起送到私塾去。

不過說到底,這還是各家手裡有餘錢,否則誰捨得這樣做。

別說女娃娃了,男孩子也是不許讀的。

羅玉村這邊開了個好頭,縣裡其他私塾也陸陸續續開門,其中大半都招收女孩子。

誰會跟多出來的束脩過不去啊。

只有些老頑固不肯答應,但礙於紀大人根本不敢多講。

秀才張文勝在家一愣一愣的。

他不過考上個秀才,紀大人竟然就能藉此重振本地讀書風氣,甚至帶起女子讀書的好風氣。

這也太厲害了。

倘若他能考上舉人,本地讀書風氣,還不瘋了?

張文勝掰著指頭算了算。

下次鄉試是兩年後,那時候紀大人大概已經離開安丘縣了?

不要啊,這種事真的不要發生。

可不讓紀大人升官,他也講不出口。

哎,要是全天下的官員,都跟紀大人一般就好了。

若他以後真能考上舉人進士的,也要效仿紀大人。

安丘縣的變化就在呼吸之間,自然而然產生了。

誰都相信,不久的將來,安丘縣不僅能出秀才,還能出舉人進士。

那張秀才更是成了紀大人的迷弟一般,每日認真讀書,說自己一定要考上舉人,不辜負大人的栽培。

紀楚好笑之餘,只讓大家好好讀,無論如何,讀書總是沒錯的。

就比如做農具這事,也是讀書讀出來的。

這段時間他打聽了匠人蔡先生,才知道他自幼跟著師傅學習如何做工具,等他表現出對數字的敏感,師傅便把他送到一個老夫子那讀書。

那老夫子沒有功名,但數學幾何極佳。

工具加上數學,成就了他這個遠近聞名的匠人。

如果紀楚說的話,應該叫發明家?

這位蔡先生改進了不少農具,尤其適合當地使用。

現在最緊俏的水車,也是他精心設計過的,之前遠赴江南看人家的翻車,也叫人力龍骨車。

那車通過輪軸傳動,把水送到田間,在水田裡十分適用。

他把最好用的翻車帶到西北之後,發現不適合本地使用,從翻車改為筒車,增加了兩個轉輪,這樣更適合地形高低相差比較大的地方。

利用天生的巧思,跟精密的計算,這才有了緊俏的水利設施。

聽說那筒車可引水高至三四丈。

一丈約等於現代的三米三,四丈至少十二米。

如此厲害的水利器具,怪不得很難買得到。

紀楚打定主意要跟這位蔡先生交好,這可是真正的發明家啊!

但轉頭他就收到發明家蔡先生的回信,上面大寫的胡鬧兩個字。

胡鬧?

李師爺等人正好看到。

范縣丞直接道:「這人好生無禮,竟然敢這樣說您。」

馬典吏也很不服,怎麼可以說紀大人啊。

就連平時很溫和的謝主簿都不贊成。

再看信件的後面。

總之把風力大批特批,說別把這些歪點子跟他講。

那風力不穩定,需要水的時候它不颳風怎麼辦,東西南北風不固定怎麼辦。

還問紀楚,知道做這些器具驗證要花多少時間精力嗎?

眾人越看越沉默。

怎麼覺得蔡一繁早就試驗過了,所以才能說出那麼多反駁的理由。

不過算著時間,紀大人三月中旬送去的信件,這四月初就收到回信,對方沒時間驗證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