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好!
她們想學。
家長們說通,陶樂薇又找了羅玉村的私塾夫子。
夫子正在為書塾重新開張高興,見了縣令夫人更是客氣。
等縣令夫人說明來意,他倒猶豫了。
陶樂薇這次完全用了相公的說辭:「縣令說,外面無論大戶人家還是小家碧玉,哪家女孩子都是讀書的,咱們安丘縣的孩子也不差他們什麼。」
私塾夫子好歹是老秀才,年輕時候也出去過。
他自然知道繁華地方,還有專門的女學。
這麼說起來,教女娃娃也是教?
而且多個學生,還多份收入。
老師點頭,家長點頭,這事多半成了。
各家的男人或許有想法,但農戶家的婦人們,無論田間還是廚房,都是一把好手,她們參與勞動,所以在家的話語權自然而然的重。
否則大家撂挑子不干,家裡立刻少個勞動力,誰也不敢輕視。
原本在家洗衣服的女娃娃們手裡被塞了筆墨,一起送到私塾去。
不過說到底,這還是各家手裡有餘錢,否則誰捨得這樣做。
別說女娃娃了,男孩子也是不許讀的。
羅玉村這邊開了個好頭,縣裡其他私塾也陸陸續續開門,其中大半都招收女孩子。
誰會跟多出來的束脩過不去啊。
只有些老頑固不肯答應,但礙於紀大人根本不敢多講。
秀才張文勝在家一愣一愣的。
他不過考上個秀才,紀大人竟然就能藉此重振本地讀書風氣,甚至帶起女子讀書的好風氣。
這也太厲害了。
倘若他能考上舉人,本地讀書風氣,還不瘋了?
張文勝掰著指頭算了算。
下次鄉試是兩年後,那時候紀大人大概已經離開安丘縣了?
不要啊,這種事真的不要發生。
可不讓紀大人升官,他也講不出口。
哎,要是全天下的官員,都跟紀大人一般就好了。
若他以後真能考上舉人進士的,也要效仿紀大人。
安丘縣的變化就在呼吸之間,自然而然產生了。
誰都相信,不久的將來,安丘縣不僅能出秀才,還能出舉人進士。
那張秀才更是成了紀大人的迷弟一般,每日認真讀書,說自己一定要考上舉人,不辜負大人的栽培。
紀楚好笑之餘,只讓大家好好讀,無論如何,讀書總是沒錯的。
就比如做農具這事,也是讀書讀出來的。
這段時間他打聽了匠人蔡先生,才知道他自幼跟著師傅學習如何做工具,等他表現出對數字的敏感,師傅便把他送到一個老夫子那讀書。
那老夫子沒有功名,但數學幾何極佳。
工具加上數學,成就了他這個遠近聞名的匠人。
如果紀楚說的話,應該叫發明家?
這位蔡先生改進了不少農具,尤其適合當地使用。
現在最緊俏的水車,也是他精心設計過的,之前遠赴江南看人家的翻車,也叫人力龍骨車。
那車通過輪軸傳動,把水送到田間,在水田裡十分適用。
他把最好用的翻車帶到西北之後,發現不適合本地使用,從翻車改為筒車,增加了兩個轉輪,這樣更適合地形高低相差比較大的地方。
利用天生的巧思,跟精密的計算,這才有了緊俏的水利設施。
聽說那筒車可引水高至三四丈。
一丈約等於現代的三米三,四丈至少十二米。
如此厲害的水利器具,怪不得很難買得到。
紀楚打定主意要跟這位蔡先生交好,這可是真正的發明家啊!
但轉頭他就收到發明家蔡先生的回信,上面大寫的胡鬧兩個字。
胡鬧?
李師爺等人正好看到。
范縣丞直接道:「這人好生無禮,竟然敢這樣說您。」
馬典吏也很不服,怎麼可以說紀大人啊。
就連平時很溫和的謝主簿都不贊成。
再看信件的後面。
總之把風力大批特批,說別把這些歪點子跟他講。
那風力不穩定,需要水的時候它不颳風怎麼辦,東西南北風不固定怎麼辦。
還問紀楚,知道做這些器具驗證要花多少時間精力嗎?
眾人越看越沉默。
怎麼覺得蔡一繁早就試驗過了,所以才能說出那麼多反駁的理由。
不過算著時間,紀大人三月中旬送去的信件,這四月初就收到回信,對方沒時間驗證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