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恪對這一套早心知肚明,連嗤之以鼻都省了,只管一問三不知在旁看戲,畢竟這個時候,他必須與齊帝一個鼻孔出氣,原也沒有旁的選擇。
齊帝最最不急的那個,黃友光並沒有站在某一位皇子身後,是切切實實屬於皇帝陣營的老將,此次論功行賞也是他占大頭,至於賀綏和白子騫,既是一家,只需要重賞其中一個,既平衡了賞罰輕重,又可選擇適合的人扶持,他並不為此憂心。至於餘下的不過是牆頭草,爭來爭去也只是分盤子裡那丁點殘渣功勞,齊帝深諳權術,這時候樂得看底下皇子臣子爭得起勁,他也好看清臣子歸屬。
至於該如何封賞,皇帝心中是早有打算的。
黃友光本就是齊帝自己的人,又是有年紀的老將,攏共蹦躂不了幾年,而黃家宗族只有一兩個子弟堪堪拿得出手,齊帝封賞時自沒有那許多的猜忌,硃筆御批,加封了個驃騎大將軍的虛銜並一個元陽侯的世襲爵位。廖明德與白子騫等諸將官銜均晉了一兩品,只是並未授予爵位,與黃友光一比,倒也算合情理。只是輪到封賞賀綏,其結果卻讓眾人瞠目結舌。
賀綏早幾年承襲了其父撫寧侯的爵位,侯爵之上便是國公,以他的功勞和年紀自是不能再往上加封了,齊帝便破例擢拔其為正三品的懷化將軍。旁人都是一兩品的升,而賀綏卻是從正五品的懷化郎將升任了正三品的懷化將軍,一躍便是數級。若是到此為止,最多是惹眾人眼熱十天半月。畢竟懷化將軍是虛銜,調回京中便沒了兵權,一個年輕小子也掀不起什麼風雲。可偏偏齊帝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除了封賞,還打算將掌管京城衛戍之一的右金吾衛交其提領,只等著人回京就授權柄。
要知道金吾衛將軍不同於那些虛銜,而是禁軍十六衛之一。更重要的是,這右金吾衛如果真落在了賀綏手中,便等同於半個京城都在蕭恪的掌握之中。這事到此,眾人便已不能置身事外了。一時間,勸諫的奏摺堆滿了齊帝的御案。
「允寧,你瞅瞅這幾個。」
御書房內,齊帝面帶一絲嘲諷,內宮總管裴東安從帝王手中接過那幾封奏摺,快步走下階遞到了蕭恪手中。
其實不必看蕭恪也知道那些奏疏上寫的是什麼,當著皇帝的面,他還是做些表面功夫,翻開那幾封奏摺一目十行略過後再雙手捧了交還給裴東安。
「靖之年紀尚輕,且其為人耿直忠正,又不為權勢所動,在有心之人眼中,自然是不堪大任之人。當年茂國公府的顧將軍不就是……」話說到一半欲言又止,這個程度便已足夠,蕭恪話鋒一轉,不由惋惜感嘆道,「諫臣上疏,陛下納諫,本是君臣一心的好事。只不過陛下早些年縱了那起子有心之人,一腔真心反倒成了旁人排異黨同的利器。挾制陛下,實在是大不敬之舉,只是委屈了顧將軍,縱得陛下聖心垂憐,到底也是不能恢復從前那般。」
顧樊當年之所以被明升實貶趕去邊關,一方面是他性子油鹽不進又占了旁人眼熱的要職,另一方面則是太過古板死犟,觸了齊帝的霉頭,打發人不過是皇帝順水推舟罷了,只是事後仍需要顧及後世史書工筆。蕭恪最是清楚齊帝這種做了惡事卻偏沽名釣譽的卑劣性子,才最知道對方想聽什麼。
何況茂國公雖無功無過,但顧樊為一己私利為難賀綏的事蕭恪沒忘,踩他一腳自是沒有什麼負擔,而齊帝恰恰想聽的就是這些。
「允寧深明朕心。」
「陛下謬讚,臣雖稱不上聰慧,卻明白天子一言九鼎的道理。上表諫言本是言官職責所在,可他們卻忘記了君為臣綱,便是有天大的道理,也是辜負陛下的信任了。」
「你說得不錯。不過朕向來一碗水端平,諫言有失禮法是一回事,群臣的擔憂卻也言之在理,朕不可能充耳不聞。」齊帝信任蕭恪是因為知道這個侄兒只能依靠自己站穩腳跟,而他之所以願意給賀綏實權,也是動了將賀家收為己用的念頭,以此警告那幾個心思活絡的兒子及他們背後站著的親貴權臣,他這個皇帝還沒有老,輪不到底下人算計。可他對賀綏並非全然信任,蕭恪作為中間的傳話人,他只需要敲打這個侄子便能收攏賀綏,思及此便道,「賀卿為人確實忠正,只是朕瞧著他年輕氣盛,素日不如你穩重懂事,你們既然日日住在一起,待他回來,你也需在身邊時時提點著,免得他一時心直口快,辜負了朕對他的一番打算。」
「臣代撫寧侯謝陛下隆恩厚愛。」蕭恪俯身叩拜,代賀綏謝了這一『恩』,齊帝對侄兒的反應很滿意。
「你且起來便是,朕雖是皇帝,私下裡論你還需叫朕一聲皇伯父的,咱們之間原不必如此見外才是。」
校服跪在殿中,聞言並未起身,只是直起身又拱手朝皇帝一拜道:「按理,臣該喚您一聲皇伯父,只是請恕臣辜負陛下好意。臣始終認為該先君臣再論其他,陛下雖及厚愛,臣卻不敢忘記。」
「允寧聽話懂事,朕每次見你都覺得朕那幾個兒子只會讓朕生氣。尤其是老七,今年蓴妃鬧騰著要給他議親,都十七的人了還毛毛躁躁……」其實那話齊帝本也是一時隨口說的,不過他對於蕭恪的對答卻是十分滿意,說著便數落起自己幾個兒子來,蕭恪就安靜跪著聽,不對皇帝所說擅自點評一句。末了,齊帝也是自己說得煩心了,「罷了罷了!談這些也是糟心,誒?你怎麼還跪著,快使人扶起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