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持劍經商
穿過玄武門時,有內侍來報,說李義府和張柬之求見。
李治當即來到甘露殿,傳二人覲見。
敘禮畢,李治問起兩人來意,張柬之拱手道:「回陛下,臣和李侍郎聽說您準備更改兵制,將府兵改為募兵,特為此事而來。」
上次神龍殿與武將們商議後,李治便公開了此事。
他也猜到肯定會有文官來質疑此事,只是沒想到,最先來找他的竟是張柬之和李義府。
李治道:「不錯,朕確有此意。」
張柬之道:「陛下,臣以為要更改兵制,就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
李治道:「什麼問題?」
張柬之道:「財政問題!募兵需要朝廷撥發軍餉,大幅增加財政支出,倘若國家再發生災害,國庫就將入不敷出!」
李治只好耐著心,將跟武將們說的那一套理論,又拿出來跟張柬之說了。
然而,張束之卻並沒有武將們好忽悠,他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
「陛下,看起來是將府兵的稅收,轉化為俸祿發下,然而臣計算過,府兵一戶一年的稅收,要遠遠少於募兵的一年俸祿。」
「另外,每一名府兵,一年有八個月的時間可以參加農事,幕兵卻需要全年成值,國家的產出並不會增加。」
李治聽了這番話後,不怒反喜,臉上露出讚賞之色,道:「張卿,這一點是你想到的,還是李卿想到的?」
張柬之與李義府對視一眼後,說道:「回陛下,是李侍郎將此事告訴臣,我二人商議之後,一起想到的。」
李治道:「你說的不錯,府兵改為募兵後,朝廷財政支出確實增多,每年農事產出也會減少。」
張柬之不解道:「既是如此,陛下又為何要更改兵制呢?」
李治緩緩道:「柬之,你覺得府兵制的基礎是什麼?」
「田制。」
「不錯,府兵制的根基就是百姓有田。那你覺得租田制能夠持久嗎?」
張柬之想了想,道:「以臣拙見,古往今來,從未有哪一項制度,能夠永恆持久。
2
李治道:「說的很對,眼下府兵制確實很好,可這個制度與田制關係太密切,以後只要田制崩壞,府兵制也會瓦解,到時怎麼辦呢?」
張柬之道:「臣相信就算租由制出現問題,將來也能找到新的善政代替,不必過於擔心。」
李治搖頭道:「歷朝歷代,土地兼併,都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縱有能臣提出善制,
也只能從稅制方面想辦法,卻無法再重新分配土地。」
土地兼併,其實就是財富從窮人向富人轉移的過程。
富人掌握權力和話語權,就算是君王,也很難將他們到手的蛋糕,再分配給普通人。
李治當初將均由制改為租田制,就遇到很大阻力,這還是初唐時期,均田制沒有破壞的情況。
若是中唐時期,他再這麼幹,只怕皇位都坐不穩當。
這個話題,已經涉及到王朝存續,是每個君王的敏感問題,張束之也不敢繼續深入,
只說道:「臣以為應先做好當下,接下來,才去考慮將來。」
李治道:「你說的當下,是募兵制帶來的問題?」
張柬之道:「正是。兵制改革,眼下並無好處,反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降低產出,
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語畢,跪倒在地。
李義府小心翼翼的打量李治的表情,見皇帝一言不發,不由替張柬之捏了把汗。
李治目視著張柬之,過了半響,緩緩道:「張卿,你可知道,眼下駐紮倭國的是哪一支軍隊?」
張柬之道:「臣不知。」
李治道:「是羽林衛。你可想過,如果是府兵駐紮在此處,每次換防會多麼不容易,
還可能遇到海浪。」
「而募兵卻可以長期駐守,幫助朝廷在倭國開礦,這些礦產產出,一年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你知道嗎?」
張柬之道:「臣知道。」
李治一愣:「你知道?」
張柬之道:「臣找戶部仔細核查過,隼州一共兩個金礦,一個銀礦,再加上石見銀礦,一年增加的產出,大約三十萬貫錢。」
「羽林衛的俸祿是每年三十八石粟米,十二匹布,折合銅錢八貫左右。一戶四口人家,一年稅收加起來是一貫左右,故而一個府兵轉為募兵,一年朝廷要多支出七貫錢。」
「朝廷府兵目前有六十八萬左右,全部加起來,一年財政支出,要增加四百七十多萬貫,扣去增加的三十萬貫產出,一年國家需得多增加四百四十萬財政支出。」
李治聽完後,徹底愜住了。
他猜到募兵變成府兵,會多花不少錢,卻沒想到這個數量如此驚人。
就算將來打下倭國全境,將倭國當做大唐的礦地,增加產出,只怕也養不起這麼大一支軍隊。
張束之接著道:「要解決這個問題,眼下有兩個辦法。」
李治道:「講。」
張柬之道:「第一,可以降低士兵俸祿。第二,可以削減軍隊數量。」
李治聽完後,陷入沉思。
降低俸祿不可取,削減軍隊,倒是可以考慮,唐軍六十多萬府兵,其實成值的只有二十多萬,要不要削減到二十萬呢?
可如此一來,只要打一場大的敗仗,國家就會出現兵員危機。
以後的新兵不會再像府兵一樣,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唐軍戰力就會青黃不接。
不得不說,府兵確實有很大的優勢,這一瞬間,李治內心都產生動搖了,要不要同時採用府兵制和募兵制,維持一種平衡呢?
這種動搖也只產生一瞬間,很快便消去。
養六十萬常備兵,確實很燒錢,但將來要想控制西域、甚至中亞,這六十萬的常備軍就必不可少。
通過軍隊,完全控制絲綢之路,繼續發展商業和貿易,就會為國家產生新的產出,持劍經商,就能產生良性循環。
況且府兵向募兵的轉換,原本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屬於可控範圍。
只要能利用這些募兵,不斷增加國家產出,再利用產出,轉換新的募兵,就能解決問題。
想到此處,李治心中一定,道:「卿不必多言,朕自有分寸。」
「可是陛下張柬之還要說話,李治打斷道:「張卿,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朕以為有問題。」
張柬之愣道:「臣不明白。」
李治道:「府兵轉化為募兵,確實多花錢了,但你不能總想著節省開支,來應對這筆額外支出。而是應該想一想,如何增加國庫收入,來彌補開支。」
張柬之沉默了,他確實沒朝這方面考慮過。
李義府微微一笑,道:「陛下之言,讓臣豁然開朗,臣和張侍郎回去後,一定竭盡全力,想出更好的辦法,替陛下分憂。」
李治揮手道:「很好,你們回去慢慢想吧,朕相信以你們的才智,一定能想到解決方法。」
張柬之見此,也只好拱手道:「臣領旨。」與李義府一起告退。
四月下旬,兩輛馬車從安上門駛出皇宮,朝著新城公主府而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