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你爹寫信跟我說你要過來時,我就覺得奇怪,你不在庭州當府兵,為何非要來滄州應招府兵呢?」李休哥不解道。
李慕唐道:「安西那邊,已經有好幾年沒打仗了,當了府兵也沒有上戰場的機會。我聽說營州這邊在打仗,所以就過來了。」
李休哥皺眉道:「你來晚了,前陣子剛打完了,最近已無戰事。」
李慕唐道:「侄兒在來的路上,都打聽清楚了,百濟的扶餘福信,有作亂的趨勢,倭國也才剛占據一個小島,另外還有高句麗沒吃下來,我琢磨著,將來朝廷肯定還要攻打他們。」
李休哥一想也是,笑道:「不錯,這些土地,將來遲早都是我們的。」
叔侄倆雖然歸化為唐人,但還帶看契丹人的思維習慣。
他們覺得大唐如此強大,征服周圍弱小的國家,那是理所應當之事,根本不需要理由。
李慕唐又問起如今契丹人在軍營中是否會受到歧視。
李休哥沉默了一會,道:「總還是有一些蠻橫的漢裔,會找我們胡裔的麻煩。不過大多數漢裔,還算好的,你不必太過擔心。」
李慕唐奇道:「漢裔?」
李休哥道:「就是純血唐人,軍營中有規定,所有士兵都是唐人,沒有唐胡之分。所以那些純血唐裔就自稱漢裔。」
李慕唐點點頭。
李休哥又道:「你若是受了氣,別跟那些漢裔起衝突,那些上官都是漢裔,只會偏著自家人。你若是覺得氣悶不過,可以找倭裔出氣,不會有麻煩。」
李慕唐訝道:「倭裔?」
李休哥道:「就是那些被俘虜的倭人,據說他們最開始,都被編在同一個隊伍里,結果這幫倭人就聯合起來,經常與其他唐軍起衝突。」
「後來劉都督就把他們打散,打發到河北各地區的折衝府,估計是想儘快讓他們融入唐軍,咱們滄州折衝府,也調來了幾十個倭裔。」
李慕唐聽了後,臉上露出喜色。
李休哥問:「怎麼了?」
李慕唐喜道:「劉都督如此看重這幫倭人,說明很快就要攻打倭國了!」
李休哥愣了一下,道:「不錯,難怪你爹總說你聰明,腦子果然好使!」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忽然響起,李榮站起身,提著羊腿,屁顛屁顛過去開門。
不一會,就見他跑了回來,喊道:「爹,軍府的人!」
李休哥吃了一驚,道:「難道真要打仗了?」
快步奔了出去。
李慕唐來到門口,朝院門看去,只見李休哥正在跟一名高大的軍士說話。
不一會,那軍士便離開了,李休哥關好門,走了回來,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李慕唐忙問:「二叔,是軍府召集您嗎?」
李休哥望著他,眼中閃著亮光,道:「召集是召集,不過不是打仗。朝廷傳來旨意,
要從各地折衝府挑選精銳,擴充到羽林衛!」
李慕唐驚喜道:「那不是好事嗎?」
李休哥沉默了一會,道:「確實是好事,不過只有五十個名額,我是沒希望了。」
李慕唐道:「以您的騎射能力,不能入選嗎?」
李休哥沉聲道:「你沒進過折衝府,不知道河北漢裔的厲害。那些二十歲不到的小子,騎射能力就不比我差了,更何況那些老兵。」
李慕唐低下頭,不說話了。
李休哥望著他,道:「大郎,你爹跟我說過,你百步之外,十靶能中六靶,是不是真的?」
李慕唐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
李休哥目光一閃,道:「那就好,以你的能力,應該有機會。」
李慕唐吃驚道:「可府兵考核,要等到八月份啊,只怕來不及了。」
李休哥道:「唐軍內部有一個規定,任何府兵,都可舉薦一人參加內部考核,替代自已的位置。這個考核比八月的府兵考核更難,不過我相信你能通過。」
李慕唐變色道:「我怎麼能占用您的位置呢?
李休哥擺手道:「別婆婆媽媽,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就算在戰場打一輩子,最多混個隊正。但你不同,你年輕力壯,腦子好使,有機會成為旅率、校尉、甚至當上都尉!」
李慕唐遲疑不語。
李休哥拍了拍他肩膀,道:「別廢話了,就當我還你父親的恩情吧。」
李慕唐吸了口氣,拱手道:「那就多謝二叔了!」
李休哥笑道:「我可指望著你出人頭地,將來也能提攜榮兒一把,走,咱們出城去射靶,讓我瞧瞧你的射術!」
叔侄倆來到林外一片小林子,以一棵大樹為靶,李慕唐站在百步之外,拈弓搭箭。
「咻」的一聲,箭矢破空而出!
「好,射的不錯,朕這塊九龍玉佩就賞給你了!」李治站在觀台上,大聲稱讚。
這裡是羽林衛的訓練靶場,一名將領沉肩弓步,百步開外,一箭正中靶心。
聽到李治的話後,那名將領大喜,便要跪下謝恩。
忽然間,另有一將策馬奔出,大聲道:「陛下,也請讓末將一試。」
只見那將領奔馳到百步開外,竟不下馬,待馬停穩後,抬手一箭,亦中靶心。
騎在馬上射箭,難度比步射更難,李治大喜道:「好箭法!」
那將領翻身下馬,還來不及謝恩,又有一將縱馬而出,大呼:「陛下,請看末將這一箭!」
直奔紅線之外,馬蹄剛靠近紅線,竟不停歇,扣箭拽弓,一箭射出,也中紅心。
這種移動射靶,比騎馬射箭更難,周圍眾軍士齊聲喝彩。
李治也看得讚嘆不已,朝身後的薛仁貴問:「那將領姓甚名誰?」
薛仁貴道:「回陛下,此人名叫田齊,河北人氏,箭術高超,在羽林衛中可排第一。
」
李治驚道:「他箭術比你還好?」
薛仁貴愣了一下,道:「呢——如果算上臣的話,他可排第二。」
李治道:「既有如此能耐,怎不見他參加今年的禁苑狩獵?」
薛仁貴道:「田齊雖在羽林衛中還不錯,但與趙持滿、韋待價這些人相比,還是要遜色一些。」
李治點點頭,看來唐軍內部競爭比他想像的還要激烈。
因為最近羽林衛要擴軍,李治便經岔過來視察,恰好今日薛仁貴考較亍下將領的箭術,李治便一起旁觀。
瞧見這些將領的出色表現後,李治非岔喜悅,提出誰今日射的最好,便將前幾日沒送出去的九龍玉佩,賞賜給那人,這才引起眾將之爭。
田齊射之後,又有一名將領想要效仿他,只可惜射了點,別人便都不敢嘗試了。
李治取出玉佩,賞賜給了田齊,這才騎著馬離開軍營,朝後宮返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