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耳屋煎藥的阿泉驚落了瓷碗,向著屋內高聲喚了一聲「爺!」。
驛差到了,雙手高捧著一卷明黃聖旨疾跑入了驛站院內,揚起一陣如黃霧一般的煙沙,邊道「聖旨到!」「聖旨到!」。驛站里歇腳食宿的官員紛紛停了手中的事,換馬餵馬的驛卒也聽了,個個涌到院裡看此生難得一見的聖旨親卷。
不同於院外涌動如浪潮的躁動,屋內仍然安靜,裴清將墜子仔細裹入素帕之中收好,不慌不忙地出了屋,恭謹、端正地跪了下,跪接聖旨。
「前有罪臣禮部侍郎、加授戶部尚書銜裴清,念其盡忠職守、治下有方,特酌情開恩,令其戴罪立功,以正五品戶部郎中之職領原先諸事,欽此。」
宣罷聖旨,驛差連忙上前來扶起裴清,邊道:「裴大人快請起,三日後戶部郎中林大人會奉旨親自來迎大人回京。」
戶部郎中林會,兼任三年江浙巡鹽御史,是裴清一力提拔推舉之人,裴清獲罪之後隆順帝卻未革除裴清手下這些人的差事。裴清官職雖降,但讓林會來迎他回京,足以得見隆順帝心切。
待林會到了淮安府,二人即刻啟程回京,林會細說了京中近況,他言:「皇上此次讓大人回京是為著兩件事,一件是杭州買賣之事,杭州近來的事大人可有聽聞?二便是陸、楊聯手之事。」
「陸平和楊閣老如何了?」裴清徑直道。
誰人都知道杭州之事不過是個幌子,只是各方讓裴清能順利回京的藉口罷了,永嘉和胡大人是如此,隆順帝亦是如此,順水行舟,推波助瀾,最終還是為著牽制陸、楊。
林會道:「臣離京前,有御史彈劾陸平收受楊家五十萬兩銀子,又有官員檢舉戶部前兩年的鐵銀對不上帳,鐵銀是楊閣老的門生領命收的,大人知道。」
這些事裴清都知道,但凡差事能和銀錢貼邊的,個個都是肥差。他所掌鹽稅、織造、關稅肥得流油,但最後進的是大內隆順帝的口袋,可旁人進的就是自己的口袋。
「誰做的?」
林會道:「臣覺得像是胡大人的意思,但沒有實證。誰做的不都一樣麼?只要大人回京就好了。」
將其餘瑣事都問了,裴清便將近日京中情況知曉了大概,也明白了隆順帝為何出此下策召他返京。胡朋興願意在此事上出力,他並不吃驚,吃驚的是,中間還有喬家。
他知道她不喜歡官場的事,如今為了他,她卻做了這麼許多。
為什麼?
心中的那個猜想愈扎愈深。
難道她知道了?
第90章 兩心同(3)「為什麼要瞞我呢?」……
裴清抵京了。
掐算著這幾日他就該到京城了,永嘉便不再去裴府,恐怕不合時宜地見著他。他回來,她很高興,高興之餘竟卻想讓他再回得遲一些。她不敢見他。
她幾近是被喬若雲綁著來到裴府的。
已經是六月中了,盛夏時節,府里綠樹蔭濃、生機勃發。園子裡各色的花都開了,青草和花香揉碎在一起,這個氣味她日日聞著,很熟悉。
今日卻隱約地聞得其中夾雜著的一縷藥香,淡淡的,縹緲如雲絲。她在亭外望見他的那一剎那慌了神,那個亭子,之前她在這兒彈著琴和他相決絕的地方。
此時她心驚膽戰,怯懦不敢再移上去半步。她從來不在人前怯場,畢竟她是公主,是被兩個皇帝寵著慣著長大的。可是在他面前,她永遠會多想、多憂、多慮。
亭子裡裴清靜靜坐著,著了那身素袍,簪了那支玉簪。身材比從前清瘦,更顯修長清逸,像是
九重天上下人間渡劫的謫仙。忽然他的側顏與祁隱的側顏重疊,她才意識到自己當真是遲鈍非常。
永嘉怯了。
她遲疑地、緩慢地朝後挪了兩步,夏日穿的雲紗纖薄,輕輕擺動就被微風撩起。她立在花圃轉角處,揚起的雲紗被一旁帶刺的月季勾住,似是捨不得她走。
衣料名貴卻脆弱,很輕的一聲衣物撕拉聲,永嘉驚慌地轉過身去解。可這月季像是對雲紗帶了情,她越解,小刺就越將料子勾纏得緊。
她著了急,想將薄薄這件外衫解了了事。雖是外衫,褪了也無妨。但解衣之舉倘若被他看見,實在欠了妥當,可如今沒有旁的法子。<="<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