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傳回的時候,已經是10月中旬了。
12月初,新的捷報傳來,隴右十四州皆入囊中,按照之前的計劃,楊嗣已經揮師南下,往山南道去了。
這年年底,幾乎整個劍南都知道京兆來的郁郎君帶了畝產千斤的糧種來,益州已全部種下,其餘各州個派了官員來要種子,過程中自然要表示對節度使和郁郎君的崇敬和忠誠。
反正一切都沒有挑明,別人也不知道這兩人的關係,且更多的人認為郁郎君是節度使的幕僚,專門為節度使解決後方糧草問題。
正月,隴右的州官也派了人來要種子,招嵐只給了少部分的麥種,使者雖然很不高興,但面上半點不顯,甚至更加恭敬,只求下一次來的時候能拿到稻種。
不管隴右是否適合種稻,稻種都得拿到,而且途徑必須正大光明,否則便有欺瞞之嫌,州官們也害怕楊嗣一個不高興回來把他們都砍了,那樣強壯的軍隊,州官們表示怕怕。
正月一過完,招嵐就帶著趙十七出了劍南。
崔逢春作為招嵐的臣屬和節度使的代表,必須留下來鎮守,招嵐順便把嶲州的事全交給崔逢春;蘇家也在白鹿事件之後表明了態度,此番也想一起去,招嵐沒有允許,讓他們暫時留守。
楊嗣雖然攻下了隴右,但具體情況不明,蘇致一把年紀不好再折騰,與蘇致相處過程中招嵐發現這老頭文章寫得非常好,引經據典卻不落窠臼,往後還指望著他來寫文章罵人呢。
只有兩個人,行路便輕快很多,出蜀後先去了秦州上邽,渭水的多條支流在秦州境內,相較於其他的州來說,天氣和人文環境都要好得多。
招嵐雖是白身,卻有楊嗣的印鑑,呈與胥吏後,州刺史親自來見,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皆在其後。
因主簿曾去劍南要糧種,認得招嵐,便悄悄與刺史說了此人身份,刺史立即目露精光:「足下風塵而來,衙中諸事繁忙,某未及遠迎還望足下見諒!若不嫌棄,某在家中設下薄宴,也好為足下洗去一路勞苦。」
「叨擾了。」招嵐沒有推辭。
說是薄宴,其實十分豐盛,刺史此番也有意打探楊嗣的態度,對招嵐和趙十七不可謂不恭敬。
畢竟在刺史等人看來,楊嗣如今的盛況,未來難保不會再進一步。可惜隴右距山東太遠了,他們還不知道楊嗣得罪人的事。
宴罷,招嵐表露來意:「不知使君是否聽楊帥說過州內良田的事?」
刺史頓時就想起來了:「自然,當日楊帥說要在秦州境內種下畝產千斤的糧食,某這才遣了主簿入蜀求種,只可惜……」
刺史故意拖長了聲調,偏頭細細打量著主簿口中分量不輕的郁郎君。
招嵐直直地看回去,不卑不亢,隱約中還散發了沉潛待發的氣勢,刺史不由得一個心驚,心說此人能得楊嗣帥印,果然不同凡響。
「我便是為此而來。」招嵐輕笑,「隴右並不是適合種稻,所以我只給了麥種。不知在秦州,高粱畝產量是多少?」
刺史捋著鬍鬚:「良田不足三百斤,貧田不過八九十。」
「我沒有畝產千斤的高粱種子,請使君挑幾個精於農事的人給我,再要一畝良田,500斤高粱種,我會培育出畝產六百斤的高粱。」
高粱是5號基地的主要農作物,招嵐又不愛吃,空間也小,所以沒有帶,但在農場幹了八年,對於選育良種她還是很有心得的。
刺史本來聽到沒有良種的時候心裡涼了一截,但又聽到畝產六百斤的高粱重新心動,雖然比不起畝產一千的稻麥,但誰叫他們這邊氣候不適合呢?
這些東西對刺史來說不算什麼,即便招嵐什麼也沒有辦成,他也不會拒絕,至少算是賣楊嗣一個面子,於是稍稍思考了一陣後他就答應了。
但沒想到招嵐的下一句話讓他差點沒坐穩。
「我希望使君能與其他州的使君商討一下,將一些光照足的旱地都騰出來種棉花。」
棉花如今還沒有在中原普及,又因為產地遙遠產出稀少,一向是皇族和貴族之中的奢侈品。
刺史統御秦州,自然也知道安西北庭那邊的棉花:「可是這邊並不適合種棉花,棉花產量稀少,農戶連果腹之糧都不足,怎麼可能種其他的東西?」<="<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