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使君不必擔心,隴右的棉花可以和劍南換糧食,使君想必也知道去歲益州各縣悉數種上新糧,一二年內新糧會遍布劍南,糧食太多自然賣不上價,穀賤傷農,若能與隴右互通有無,於農事有大利;劍南雖有木棉,但到底比不上隴右的棉花,隴右百姓既然果腹艱難,何不與劍南相攜共進?」
招嵐之所以提這一點不僅僅是擔心穀賤傷農,更希望隴右和劍南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結為盟友,如此也不必過分擔心後方會有分化之危。
「可是,便是安西北庭的棉花,畝產也不過百來斤,能換多少糧食?」刺史提出自己的擔憂。
招嵐看出刺史心動,便添了一把柴:「我可以改良高粱,自然也能改良棉花。」
她其實帶了棉花種子,不過隴右存在太多不安定因素,她可不想自己拿出來的東西便宜了別人,稍稍改良一下種子卻是可行的。
刺史忽然得寸進尺:「那足下對菽了解多少?能否一併改良?我們這邊一般是菽與高粱換種。」
「只要使君能給我相應的田地人手和種子,都可以。」招嵐對此並不反感,因為她發現刺史對農事很了解,不像原身記憶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大抵是個好官吧。
第71章 戰阻
招嵐在隴右待了三個月,刺史派來的農事「專家」在聽說畝產千斤的糧種也是用相似方法培育出來的時候,全都收起了先前的小算盤,用心學習,恨不得把郁郎君的每一個語氣詞都記錄下來。
這是他們再上一層的絕佳機會,只要腦子沒毛病都不會放過。
招嵐結合當下技術條件調整了選育方法,又挑了當地最平常的草木來做實驗(糧食的生長周期太長了),農事「專家」們每天都跟打雞血I似的。
不過招嵐並沒有天天和這群人待在一起。
這一日天氣晴朗,她和趙十七正在甘州騎著駱駝北上,到蓼泉守捉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後有快馬疾馳,趙十七立即認出那是甘州刺史身邊的刀吏。
「郁郎君,有戰報,還請速速與我回去!」刀吏氣喘吁吁,刺史讓他快點尋郁郎君回去,這一路便不敢有半分耽擱。儘管他心裡也奇怪,楊帥的戰報為什麼非要郁郎君看?巴巴地從秦州快馬送到他們甘州。
不止刀吏想不通,甘州和秦州的刺史、別駕、治中等也想不通,可楊嗣的親兵指明了要送到郁郎君手中,他們也不敢不從。
這一趟招嵐和趙十七帶足了乾糧和水,本來要順著弱水去同城守捉的居延海看看的,眼下也只能打道回府。
回到甘州張掖,刺史等都眼巴巴地看著招嵐拆開蓋了楊嗣印章的泥封,抽出兩張信紙。
紙上字跡工整優雅,應該不是楊嗣親自寫的。招嵐見過楊嗣的字,只能說字如其人。
看完後招嵐笑起來:「楊帥大捷!」
眾人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裡更加迷惑了,按理說楊嗣的大本營在劍南,捷報應該傳回劍南才是;即便隴右十四州歸附楊嗣麾下,那捷報也應該給十四州的總管,為什麼偏偏要先給郁郎君看?
雖然懷著疑惑,但他們還是將捷報一一傳閱。
楊嗣用兩個月攻破了山南道,如今已經繼續南下去了黔中道,且山南道總管會派遣官員往劍南取稻種,楊嗣的意思依舊是少給點,不能一下把人餵胖了。
甘州刺史頓時想到了自己派人往劍南求糧種的事,隴右畢竟不是楊嗣的根基,有所保留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內心總是有點不平衡罷了;如今見山南也是這樣的情況,甘州刺史頓時平衡了。
之後隴右各州都宣揚了此次大捷,官吏們再一次認識到楊嗣的不凡,內部也更加穩定。
不過招嵐不知道的是,在大軍啟程黔中道之前,楊嗣和掌書記發生過一次爭執,根源是山南襄陽的一個大美人。
掌書記的意思是送給郁郎君,楊嗣覺得有窺伺之嫌拒絕了,之後又見楊嗣和大美人說話,掌書記就覺得楊嗣是想自己留下,處於本心想要規勸,說日後要是郁郎君知道楊嗣看見大美人就自己收了,絲毫不顧念主公,有藐視僭越之嫌,楊嗣為了證明自己對大美人沒興趣,乾脆做主把她嫁給了當地的士族。
兩人這才放下爭執。
誰也不知道若沒有這兩人摻和,大美人將來是要進楊胄後宮的,也是原劇情中與郁招嵐庶妹斗地最厲害的後宮戰鬥機。
且說楊嗣行軍一道,山南和黔中一樣多山多水,迷彩服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攻破了黔中道後大軍卻沒有一直南下入嶺南,反而轉東攻江南。
然而,一直所向披靡的大軍在江南遭遇了巨大的阻礙。
江南雖和黔中一樣水系豐富,但黔中卻不比江南開化,軍械軍備落後的情況下根本禁不起楊嗣大軍的傾軋。
可江南有水師,楊嗣在水上吃了幾次大虧後只能暫時按兵不動,同時派掌書記帶心腹出使。
然而談判也失敗了,因為江南剛好有一個前朝宗室子被奔逃的士族擁立為帝,並打著復國的旗號,不可能臣服於前朝節度使。況且江南糧產豐富,劍南的糧種並不能帶來多大的誘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