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編娘子種田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靠牆邊有兩張長條桌案,上面整齊地擺放著八個帶蓋瓦罐,有鹽、糖、油、五香、茱萸粉一類。這些零散的調料,姜姀打日光底下看看,都乾淨著,到時直接用便成。

店裡另有桌椅四套,供食客堂食用,空間略顯擁擠。

再往裡去,是食肆的後廚。葦簾後橫排三個大鐵鍋,裡頭鐵鏟、鐵勺並餅鐺應有盡有。同樣有零散的調料放著,和外頭一樣,八個齊排。

另有洗好的三塊抹布、一柄笤帚、一柄拖把、兩個水桶、三個陶盆,都規規矩矩地貼牆放著。

可見這鋪子的店家平日裡也是個愛乾淨的,甚至有點兒強迫症,將這一干用具都橫平豎直地,擺得格外整齊。

看到這裡,姜姀已經很滿意了。扭頭去看李秀婉,得,還愣神呢,還是她來斷斷吧。

後頭就是姜姀的空間了。按照她們路上說的,李秀婉的食肆開在前頭,她的竹編鋪子放後頭。也就是將後半間的「宅」,同樣劃作商用空間。

這事兒的合法性,姜姀起先同趙牙人問起,沒甚大問題。反正前鋪後宅是一道租賃出去的,只要將轉租手續辦好,去縣衙辦「准許開店契」時,簽上倆人的名,按兩個手印就成。

牙人還說了,縣衙那些官吏辦事都磨嘰。但只要添點兒銀錢,經他一手,保准在兩天之內,將所有手續辦得妥妥齊齊。

姜姀當時依瓢畫葫蘆答「晚點兒再說」,現在參觀了鋪子、屋子、院子,便打定主意應了。

鋪子甚好,後宅也不錯。鋪了半片青磚石的小院裡,還挖了一口井。另一片半弧形的地用鵝卵石修了邊,裡頭蓋的草皮剛抽出些許嫩芽,還種著各色她叫不出名的花卉,此刻皆是含苞待放的模樣,想必不多時就能見到滿園春色了。

就這兒了。姜姀十分滿意。

李秀婉也終於回過神來,揉了揉難以置信的一雙眼睛,喃喃道:「阿姀,咱們有鋪子了?」

姜姀道:「有鋪子了。等簽完契,辦好手續,再找人算個好日子,就能搬過來開業了。」

李秀婉的眼淚唰地流下來,給錢掌柜看得啼笑皆非,怕耽誤她們姊妹述情,兀自走到了一邊去。

三個人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嘩啦。

蘭英嬸也道:「都好起來了。」

第121章 鋪子開張

二月廿五,李秀婉的李記食肆和姜姀的竹編鋪子一道開張。

宋衍買了一串長龍似的鞭炮,找人算了個黃道吉時,放得噼里啪啦震天響。

彼時正值午食時間,且縣城裡還是頭一回有這種雙鋪合一、招牌並立的鋪子出現,來看熱鬧的客人就多了些。

李秀婉只覺得自家食肆的門檻都快被踩爛了,在後廚忙著顛鍋做菜。那被譽為鎮店招牌的爆魚鱔絲澆頭面,出了一鍋又一鍋。

食客們吃得一個個叫好,都道滿嘴咸鮮,鹹甜適宜,尤其那鱔絲嫩得幾乎不需要怎麼嚼,一滑溜就順著舌頭吞下去了。

開張頭一日,怕他們夫妻二人忙不過來,沈叔和孫叔都來幫忙了。

李貴生忙著給客人點菜記菜的工夫,沈叔就擎著一塊四四方方的竹編托盤,在後廚與前堂之間穿梭,給各種客人送上最新鮮熱乎的吃食。

孫叔則在左右肩上各搭一塊抹布,收拾了前桌客人的碗筷後,飛快地用濕布抹了桌子,再用干布抹上一輪。

這樣食客們就能舒舒服服地落座,不會因為桌上殘留了水漬、湯漬,髒污了袖子。

正是這些小小細節,叫客人們吃得更是舒心。才剛開張,就有不少客人是聽他人口傳口,聞名而來的。

至於如何將那些進店的客人引進後堂,便是將李記食肆里的各色物品,全換成竹編的。比如竹蒸屜、帶把手可隨手提留的小竹罐子,還有隔熱用的竹墊子、竹托盤、竹筷筒、竹帘子,甚至連盛麵餅和脆豆的盤子,都是姜姀手作的。

但凡那些不粉、不湯的吃食,都用竹盤、竹碗來裝,妥妥的一號GG位。

小果、與哥兒、霜霜站在門前迎賓。都身著大紅毛邊短褙子,扎一對雙丫髻,上頭系紅絛。一個個麵粉膚白,胖乎乎惹人憐愛。

好些個路過的娘子,見了他們仨,一面向在旁看著的宋老爺子道「老爺子好福氣」,一面忍不住上手掐一把孩子們圓鼓鼓的腮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