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之把反派兒子養成乖寶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她只有先一點點的積累,像一隻倉鼠一樣慢慢的攢著自個的家底,她不怕賺錢比別人慢,只要能讓她賺著錢,養好小石頭,不讓父母為她操心就成。

「要是有輛自行車就好了。」張淑芬發出感慨。

其實並不是每個去縣城的人都捨得坐車,有自行車的人騎自行車去 ,更多的人是天還沒亮便出發,走路進城,一來一去的,一天的時間便過去了。

半夏便把姑姑會幫她看著有沒有二手車買的事告訴了她。

張淑芬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林姑姑在她的心中一直都是很靠譜的人,她既然說了這話,肯定能買得到。

晚上吃過飯,一家人在院子裡納涼,麥冬跟著他爹就著煤油燈的光亮編著黃篾席,這是他們一家除了地里的收成外,另外的家庭收入。

近幾年公社每年都會收一定數量的黃篾席,也不知是拿來幹嘛的,聽說是販到南方還是北方做建築材料,用的地方挺廣。

林家溝地理位置不錯,家家戶戶都有一片小小的竹林,每年就靠著這個賺點錢。

半夏沒有出嫁時,也跟著她爸編過這個,一張黃篾席能賺個一塊五六的樣子,每年的價格也不一樣,幅度不大,但也是看質量收的。

黃篾席便是用竹子中部片兒得最軟的地方編織的蓆子。

而竹子的外部編出來的便是青篾席,那個最硬,夏季家裡床上鋪的涼蓆便是它。

青席要比黃席貴不少,因為一片竹子只能片兒出一份兒青竹片兒,而黃色的竹片兒卻可以根據篾匠的技術片兒出薄如蟬翼的很多份兒。

林長生的技術在林家溝那是數一數二的,他編織出來的蓆子,收上去的價格都要比別人編的高上一些。

不止是蓆子,還有用竹子編織的背簍、筲箕、簸箕、籮篼等,他都會,而公社也收這些。

林家每年都可以靠上把這些竹製品賣給公社賺上不少的錢。

只可惜這錢並不是月月都有的,竹子有它的生長周期,每樣東西都要用合適的竹子去做,林長生幾乎隔幾天便要去後面的竹林看看他的竹子。

在林家溝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你可以動我的腦子,但你不能動我的竹子。

在林家溝,每家的那一小片竹林,就是老婆的新衣衫、孩子的學費和桌上的肉。

是可以換成錢的好東西。

自從半夏嫁人後就沒再編過蓆子,因為石家村沒有幾乎沒有竹子,而石家更是連竹葉都看不到一根,自然就沒這進項。

今天下午林長生又去他的竹林了,找到了幾根不錯的竹子,白天有時間便一片片的片兒好晾上,晚上便開始加班加點的干,積上十來張便可以賣去公社。

第19章 背上背簍下鄉去

小石頭躺在媽媽的懷裡,大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漆黑天幕上一閃一閃的星星。

「哦~」他指著天上最亮的那一顆,轉過頭來看媽媽,好像在說,『媽媽你瞧,好亮呀!』

半夏捏了捏他的小手手,聲音柔柔的低訴道:「小石頭知道嗎?那一顆最亮的是北斗星喲,它能給我們在迷路的時候指引方向。」

小石頭也不知有沒有聽沒聽媽媽講,又被外公和舅舅編竹蓆的『沙沙』聲給吸引了,眼珠子盯著上下彈跳著的薄薄竹片兒看。

林長生和麥冬的手指快速的在列成一排的竹片兒中穿梭,像是在進行一場滿是藝術性的手指舞一般。

張淑芬不知想到什麼突然開口道:「你會讀書,就是可惜了,高考的前燒了三天三夜,沒考上大學,要不然也像別人那樣吃公家飯去了。」

半夏笑了笑:「現在說這個幹嘛。」

張淑芬嘆了口氣:「我就是後悔,應該讓你復讀,那個時候也沒想那麼多,你瞧瞧人家老汪家那小兒子,復讀了兩年,去年考上大學了。」

說到這裡,她瞅了一眼正在認真編蓆子的麥冬,「你弟就是學不進去,要不然砸鍋賣鐵的咱家也得供出個大學生呀!」

麥冬手裡的動作不停,嘴裡嘟囔道:「幸好我不會讀書,要不然咱家煮飯的鍋都沒了。」

張淑芬啐了他一口,自個腦子笨,還挺會找理由。

……

翌日一早,天還微微亮,半夏便起床做好了早飯。

等飯一做好,她便把買的透明小塑膠袋子拿出來,開始對散裝的白砂糖、冰糖和鹽進行分裝。

每裝上一袋便用家裡的秤桿子仔細的稱好,一個塑膠袋可以裝上一斤的量。

剛開始半夏還摸不清量,在裝上幾來袋後,每次分裝好稱秤,誤差不到五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