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人你說的話,您自己信嗎!

你聽聽這合理嗎?

不過這個時候,還是樂薇跟祝耘祝亞他們帶來一個好消息。

他們又掙到快錢了!

紀楚賑災之前,他們三人便在沿海縣裡建了造船廠。

這裡的造船廠規模比較小,基本只造漁船。

可因為設計的合理,吸收了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加上配套的漁網,已經是本地漁民人人嚮往的好東西了。

好在這東西就在本地生產,定價並不昂貴,各家努努力都有希望。

昌河州跟岐州的漁民們,日日都盼著買這樣的漁船。

同樣以漁獵為生的梁國漁民,自然也發現這樣的好東西。

可不管昌河還是岐州,都是平臨國的人,價格自然便宜。

賣到國外,那就是兩個價了。

梁國國王原本不打算管,可本地漁民鬧得厲害,還揚言不就是一百多里的路,他們抬抬腳就搬到平臨國。

反正風俗習慣,甚至氣候都差不多。

大不了去那生活啊。

人家平臨國對百姓很好的!

又來!

又是這樣!

但這一次,可不是平臨國的人攛掇。

如果在現代,梁國國王就知道,這是虹吸效應。

可他並不知道,只能咬牙幫忙付其中差價。

不付的話,等著梁國人都走光吧。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百姓偷偷摸摸離開。

誰讓人家平臨國對百姓確實好。

甚至連中原十二州府的旱情都有所了解。

面對天災人禍,人家朝廷努力救助,送了不知多少糧食,災後還幫著重建,甚至免除田稅。

這樣的國家,怎麼不令人嚮往?

怎麼不讓人敬佩。

想到這,願意來昌河州跟岐州的人更多了啊。

紀楚了解到這些後,心裡默默道,怪不得兩地人口越來越多,都在往這邊跑,人口不多才奇怪啊。

第154章

有造船廠的銀錢送來, 戶司主事終於鬆口氣。

跟在紀大人手底下做事,錢來得快,去得也快, 還能隨時變出銀子,他都快習慣了啊。

靠著造船上的收入, 總算補上一部分支出。

不過出血的梁國國王, 可就沒那麼高興了。

這都是錢!

都是錢啊!

你們平臨國也是,跟之前一樣, 大家糊弄糊弄不就行了。

怎麼還奮起直上,要建設地方。

梁國人看了看草原, 要不是你們打他們,平臨國會改變嗎?

所以都怪草原部落!尤其是你們這些愛打仗的部落!

草原部落聽了,自然也覺得無語。

連責怪平臨國都不敢,還說什麼說。

他們可沒空跟你們計較,還是好好跟平臨國做買賣的好。

平臨國那麼多作坊園都需要牛皮,他們這邊宰牛又不犯法, 肯定要趕緊養牛。

而且現在已經形成產業鏈。

草原養牛, 牛送到昌河州的屠宰場, 肉留在當地,或者賣到周邊以及草原。

工業作坊園的人, 則只帶走牛皮即可, 這樣大家都方便。

羊肉則跟牛皮完全分開, 作為特殊商品賣出。

沒辦法, 人家草原上的羊肉是真的好吃, 去年本來捎帶手買一些回去嘗嘗。

沒想到賣得極好,至今還讓人念念不忘。

別看路途遙遠,可只要好吃, 總有人願意運輸的。

平臨國的吃貨那樣多,有的人甚至直接跑到昌河州,來嘗嘗關外的羊肉到底有多好吃。

放在前幾年肯定是不敢的。

但現在不一樣啊。

人人都知道昌河州的紀大人管轄的地方,極為和平安定。

當地鄧將軍帶著的守備軍所向披靡,根本不用擔心安全。

這種情況下,肯定要來逛逛的!

作為中轉站的昌河州,甚至隔壁的岐州,都得了不少好處。

這麼多買賣交易,單是轉轉手,便能讓不少人過上好日子。

而且這還只是開始。

隨著八九月份秋收,各地的糧食開始收穫,棉花也開始收穫。

本地的麥子產量自不用說,從今年開始,大家用的都是良種,加上本地土質好,已經讓不少新來的百姓翻來覆去睡不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