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馬上就要離京,不至於接待太過離譜的同僚。
倒是幾個新科進士,找他聊了許久。
說起來,這些進士跟紀楚年紀相差並不大,狀元今年二十九,只比紀楚小六歲,完全是同齡人。
他們的問題也很多。
好在紀楚接觸的東西多,也能回答一二。
只是越聊,他們對紀楚的敬佩就越深,恨不得直接收拾行裝,跟他一起去昌河州開荒。
紀楚聽著笑:「去哪裡開荒都是開荒。」
「平臨國很大,需要建設的地方,也不止這一處,無論去哪都能有所成就。」
沒有哪個地方是盡善盡美的。
只要願意,肯定能為當地百姓做出貢獻。
說完這些話沒幾日,紀楚跟李師爺等人,便從京城離開的。
跟著紀楚的眾人,其中紐海最是感慨。
畢竟其他官吏都是平臨國的人。
只有紐海不一樣。
不過他對平臨國的看法是:「太複雜了,如果我在這,絕對鬥不過他們。」
「但這裡也有很多好人。」
更有願意為百姓請命的人,這讓紐海平臨國的書籍很感興趣。
為此,紀楚還專門從京城買了不少書回去,各家經典購置了許多。
農業工業要發展,最基礎的文化知識同樣不能少啊。
這一路再回昌河州,其實不用那樣著急。
可大家還是不敢耽擱。
畢竟如今的昌河州,人可太多了。
留在昌河州的晁同知人有點麻。
剛開始那會,其實還好些,無非是零零散散逃荒逃難過來的百姓,按部就班安置即可的。
但等到六月七月,內地的百姓,烏泱烏泱的過來。
最多的一日,直接來了三四萬人!
三四萬啊!
編成軍隊,都能打仗了!
好在昌河州地方更是真的大,能定居的地方也多。
當然,最好的地方,肯定被最先過來的人給占了。
可逃荒過來的百姓們也不介意,能有個落腳的地方即可。
這些逃荒百姓到昌河州時,正是這裡的好季節,天氣不冷不熱,風清氣爽。
大片大片的荒地,讓不少人極為心安。
膽子再大點的,甚至直接跑到岐州,那邊的荒地更多啊。
別說容納他們幾萬人,再來幾萬,都不是問題。
事實也確實如此。
紀楚收到晁同知的信件,還跟李師爺他們說:「咱們離開那會,昌河州差不多三十八萬人。」
「現在已經有四十六萬了。」
其實現在的人數依舊很少。
整整一個州,還不如內地一個縣的人口多。
這看似誇張,可看看地理環境就明白了。
可對比之前的人數,已經增加了八萬多。
昌河州如此,岐州這由二十六萬人,也增長到三十萬。
粗略地算一下,從內地逃荒到東北的,已經有十二萬百姓。
而紀楚他們一路回去,路上碰到不少還在路上的災民。
他們走得雖然晚,但心意最堅定。
眾人看到紀大人的時候,還非常高興地打招呼。
他們要去的,正是紀大人所在的昌河州跟岐州!
紀楚留下不少糧食之後,便跟李師爺他們快速回任地。
早點回去,就能早點安置大家。
最後一批百姓到昌河州時,只怕就要大雪紛飛了,不能讓大家凍著啊。
八月初九,紀楚等人終於回了昌河州。
從三月初算起,出去竟然已經有半年之久。
沒辦法,誰讓這場旱情太過嚴重。
如今昌河州跟岐州多十二萬人,也是這場災情的延續。
到家第一時間,肯定是跟家人團聚。
半年沒見到老婆孩子,肯定是想念的。
不過第二天,紀楚便回到州衙門,晁同知已經等候多時。
別看昌河州跟災區隔著千里,可那邊發生了什麼,這邊還是知道的。
作為官場上的老人,晁同知還知道那邊明爭暗鬥有多厲害。<="<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