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慶賀是要慶賀的。

後續安排同樣不能鬆懈。

比如各地如今的人數,田地情況,還有災情時出現的亂象,全部一一清查。

再有幫著災後重建,以及這幾年的稅收減免等等。

在各地百姓慶賀下雨的時候,賑災隊伍開始布置災後重建的事,希望讓當地百姓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百姓們的慶祝還在繼續,有些人甚至跑到河道附近,看著水流一點點增加,看著乾裂的土地終於濕潤。

同樣高興的,自然還有得到消息的京城。

下雨的第一時間,紀楚跟張太監就送了文書回京。

第二天早上,更是收集災區各地情況,以及各地文書再送到京城。

這種事,肯定是八百里加急送回,讓剛下了早朝的皇上,就收到災區下雨的好消息。

剛散朝的大臣們又被召了回來,聽說是災區下雨的事,急急忙忙跑到勤政殿。

按理說,宮中不允許這樣跑的,可這次特殊,皇上肯定不計較,只是興奮道:「太好了,久旱逢甘霖,終於下雨了。」

「是啊,真是老天爺開眼,終於下了雨。」

「只這一場雨,就能緩解旱情。」

「就是不知道雨有多大,範圍又有多廣。」

還好,紀楚他們很快又送來文書。

受災的十二個州府,全部送來各地情形,把下雨的範圍寫得清清楚楚。

皇上一封封奏章看著,臉上的笑意根本止不住。

官員們同樣一封封接著看,有些人還看到自己家鄉情況,忍不住鬆口氣。

太好了。

都在下雨,這場雨的範圍之廣,比他們想像中還要好。

原本愁眉苦臉的官員們,頓時喜笑顏開。

雖說遠隔千里,但賑災籌款調糧,跟整個平臨國都息息相關。

尤其是戶部尚書,賑災壓力一直極大,這雨一來,終於能鬆口氣。

其中幾個官員,老家也在災區內,他們家被紀楚薛明成逼著捐糧,每日施粥送出去的糧食,讓每個人都心疼。

皇上自然也高興。

畢竟旱情如此之大,難免有人說這是天災,是皇上無德云云。

總之這對心理生理乃至錢袋,都是極大的考驗。

稍有不慎,足以造成平臨國動盪。

回頭再看,這場持續大半年的旱情,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考驗。

還好,他們都挺過來了。

只是無論國庫,還是各地屯糧,甚至皇上私庫,都損失頗重。

現在看著一封封奏章,就知道這場災禍終於過去。

許義許閣老看了紀楚跟薛明成的奏章,笑著道:「他們兩個還非常謹慎,已經在準備災後重建了。」

皇上也點頭:「前期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能在最後階段差事。」

收尾之事要做好啊,否則前面花大力氣賑災,也是前功盡棄。

皇上忍不住又看了一遍奏章,各地知州知府極盡誇讚,說各地百姓都感謝皇上賑災,感念皇上恩德云云。

文人若是想誇人,還是舉人進士們想誇人,輕輕鬆鬆就能把人捧到天上去。

就算是自己不會寫,下面總會厲害的書吏師爺,此刻不就派上用場了。

知州知府們還得了紀楚的暗示,這一封封奏章,就差把皇上馬屁拍到天邊。

當然,還有朝廷官員做的努力,以及各地大戶們的捐錢捐糧等等。

這哪裡是奏章,分明是表揚信,把大家誇得通體舒泰。

中心思想就是,沒有皇上,沒有朝廷官員,沒有戶部大人們的努力,還有各地大戶慷慨解囊。

這場災情只會更加嚴重。

所以我們中原十二州府的百姓官員,都感謝你們,都把這件事記在心裡。

其實這話並不算誇張。

畢竟中間雖有波瀾,但只要不把百姓餓著,那就算成功。

戶部尚書看著下面的誇讚,嘴上雖然不說,可嘴角已經揚起來了。

大家能不知道,這是紀楚跟薛明成故意為之嗎?

可就算是知道,誰不願意聽人誇讚啊。

皇上最後開口:「紀楚說是沒錯,十二州府肯定沒有糧食種子,能賣的農具器物,應該都賣了。」

「許多地方的河堤也需要再次加固,以防雨水太多,再有水災。」

勤政殿裡再次商議賑災事宜。

不過這次的氛圍,明顯輕鬆很多,一樣咬死不給錢的戶部尚書,也在商議怎麼從何地調來糧食種子,以及再從滇州調撥棉花種,用於明年的耕種。

雖說如今才六月份,可這調撥,運輸,發放都需要時間,提前準備肯定沒問題。

這場曠日已久的旱災,終於有頭有尾,就算這收尾,朝廷也考慮得面面俱到。<="<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