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那戶司主事一到大人書房,就聽到這話,連忙道:「紀大人,您還有疏忽的事嗎。」

紀楚自然點頭,眼下書房裡,紀楚,李師爺,戶司吏司主事,還有晁同知在,他就直說了。

「你們也看看信件。」

昌河州有十二個縣,其中四個靠海。

這信件,就是余海縣縣令所寫。

準確說是提前通個氣。

心裡講,余海縣以及其他三個靠海縣的百姓,心裡有些不滿。

覺得紀大人一會搞貿易,一會搞田地。

這就算了,內地來的官員都喜歡這兩手。

偏偏大人還顧及本地老本行,也就是皮貨行當,明顯是照顧本地風俗。

「但昌河州是以漁獵為主,獵是照顧了,漁呢。」

原本大家也沒什麼想法。

畢竟昌河州整體發展了,他們也有好處。

今年能買到的貨物更多,本地羊肉,兔肉價格降低。

再有兔毛,以及棉花便宜,也能穿上舒適的衣物,還有火炕等等。

可不知道是誰,說了岐州的事。

講岐州官吏安撫百姓的時候,說紀大人會扶持漁獵行業,獵不用說了,漁業同樣有想法。

「會幫忙改造舊船,帶來最新的造船技術。」

「還有韌度極強的漁網等等,是粵地有家工業作坊園搞出來的,說是非常好用。」

這些確實是紀楚對漁業的規劃。

不過今年事情多,同樣也跟各地交涉。

畢竟造船技術,以及好用的漁網,都不是普通物件。

若不出紀楚出面,別說談了,就算是寫信也會直接被退回來。

但岐州那會的情況,大家都知道。

被調過去的官員,自然能說什麼是什麼,好讓岐州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只是不知道,怎麼傳到昌河州靠海的四個縣了。

這讓余海縣為首的四個縣百姓,都有些不高興。

所以紀楚說,這是他沒考慮周全。

只是如今的情況,紀楚也不好跟大家保證什麼。

昌河州衙門商議過後,正式把造船技術改進,以及漁網改進提上日程。

其中也有粵地出來的官員,他直接道:「下官這就寫信回家,想來兩地相隔甚遠,我們不會用這技術謀私利。」

「是啊,我們也去催催,就算看在您的面子上,也該幫忙的。」

整個昌河州衙門又開始忙碌起來。

雖說不能給余海縣幾個縣準確答案,可他們一定會努力,事在人為!

果然,每次說不忙的時候,總有事情找上來啊。

紀楚自然也不會休息,該找關係找關係,該請人幫忙請人幫忙。

趕緊把漁船改進的事搞定才是。

余海縣縣令看到回信後,長長鬆口氣。

他今年剛調到昌河州,都說在紀大人手底下會很忙。

但這大半年裡,只看其他人忙了,他好像很清閒?

這怎麼能行!

跑這麼遠來做官,不做出點什麼,還以為自己真被流放了呢!

他必須自己努力起來!

反正這裡,要比浩洲那邊好多了。

原本浩洲的糧食就有問題,聽說現在還有旱情。

那裡的百姓,只怕要遭殃。

第144章

漳興四年, 臘月十一,紀振和白嬋嬋的孩子出生。

漳興五年,二月初六, 李紋跟張靈靈也成親了。

紀楚摸著追風的狼頭,開口道:「你也有十多歲了啊。」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 任誰都覺得時光荏苒。

從曲夏州到原化州, 如今又是昌河州,這些年的經歷, 紀楚也覺得感慨。

往年開年,他都覺得輕鬆愉快。

可今年辦過小輩們的喜事過後, 情況就變得不同。

李師爺跟晁同知道:「大人,來昌河州投奔的百姓極多,正月之後到現在,已經有三四千人了。」

開年到今日,也就是二月初八,這才過去多久。

就已經三四千人。

若不是這幾年早有經驗, 突然來這麼多人, 必然會讓這裡手忙腳亂。

即便如此, 也覺得有些異常。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給新來的劉通判辦接風宴, 以及送別杜通判。

說實話, 大家都沒什麼興致。

只要是平臨國異常的天氣, 已經波及十幾個州府。

不少人都說, 今年必是災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