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剛開始熱鬧,之後去的人並不算多。
按照大家的想法。
昌河州跟曲夏州情況應該差不多。
人家曲夏州也是邊關地方,靠著十年來的發展,自己人口慢慢增加。
從之前的四十多萬到如今六十多萬,那要一個過程。
那些士族被知州訓斥一頓,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他們認為,這次情況,應該跟之前不一樣。
但具體哪裡不一樣,還說不上來。
算了,反正這裡地方好,有無數人等著過來種地呢。
至於提高佃戶們的待遇,還是再等等吧,哪有那麼簡單的事。
在隔壁當知府的薛明成臉色極為難看。
說起來,他來浙東先當知州,之後提拔為知府,看似升任了。
可當知州的時候,還能做些事。
調到這裡做知府,卻頗有些寸步難行之感。
無他,此地各項勢力盤根錯節。
不少士族的田產是從平臨國初期就賜下的。
再往前追溯,甚至能到前朝。
說白了。
前朝這些士族就在兼併土地了。
戰亂過後,他們又投靠新朝,原本的土地不僅沒少,甚至還增加。
就算有些起伏,可大片大片的土地,依舊握在他們手中。
如今的田產,如果一定要追查,就要去查百年前,前朝的帳目。
這樣肯定是不成的。
再加上各家把尾巴掃得乾淨,很難抓到把柄。
薛明成現在才知道,紀楚不來這裡的原因。
土地兼併,自古就是極難解決的問題。
不是說紀楚解決不了,而且這裡剛解決,很快就會出現新的問題。
薛明成站在書房裡,他只覺得自己好像蒼老了許多。
土地兼併資產聚集,難道真的是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嗎。
縱觀歷史,都是亡國之象。
他越想越難受,忍不住給紀楚寫信。
想他在曲夏州的時候,那會前途未卜,自己也不過是個小小的吏司右都事,也不會這般消沉。
實在是被這些士族折磨久了,心氣都沒了。
在他看來。
平臨國外患解決得差不多。
只怕這內憂,很快就會凸顯。
「紀楚在就好了,他肯定有解決之法。」
紀楚收到信的時候,頗有些無語。
就差回他四個大字,傷春悲秋了。
有那時間,不如好好整頓一下你任下的工業作坊園。
舊勢力無法撼動,就重新勢力下手啊。
別再想感傷了,趕緊干點實事。
事實上,紀楚回信期間,從豫州到江南一帶,各地官員都在忙碌。
越是冬日,大家越是焦急。
就連京城也不例外。
原本還有時間感傷的薛明成提起精神,帶著手底下官員提前準備。
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提前準備水利工具。
以及,祈雨。
漳興四年,十月底。
迄今為止,平臨國許多地方,已經半個月滴雨未下。
不少人都覺得空氣里霧蒙蒙的。
這不是個好徵兆。
有經驗的老農看著天,忍不住道:「都說三年豐,三年歉,六年一小災,十二年一大災。」
「這是不是要有大災了。」
話並不算吉利,卻是千百年總結的經驗。
要說這些年的氣候,也並非一直都好。
像曲夏州那會,就出現過輕微的旱情,那一年大部分糧食都減產,也就紀楚所在的沾橋縣水利建得好,收成不算太差。
但水這東西,不會憑空出現,有些地方沒水就是沒水,誰也沒有辦法。
京城皇宮。
皇上恨不得一天都住在祈雨殿。
即使身邊有人寬慰,說天災很正常,先朝在位時也有幾次旱情,最後都緩解了。
而且今年才十月份,只要年前雨雪正常即可。
幸好今年的糧食已經收了,這算是安慰。
紀楚自然也知道這些事,他臉色微變。
這種事,除了祈雨之外,確實沒有第二個辦法。
當然,還要上書,讓朝廷提前備糧用以賑災,以防不時之需。
皇上自然採納這個建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