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種植,終於初現成功了。
這東西比數科,比水泥都要先一步。
可後兩樣不用管,全國各地都在爭著做。
也就棉花發展得極為艱難。
要不是滇州府物產豐富,更不會有今日的盛況。
昌河州這邊的棉花種植,本就發展得不錯。
現在多了五萬斤棉籽,則有更多用途。
梁國需要安撫之外,馬上到來的岐州同樣需要安撫。
就在滇州府押送棉籽的官吏們休息時,突然傳過來的消息,讓他們都措手不及。
一封文書從岐國傳來。
王室後人鈕海親自發來歸順文書,請求歸順平臨國。
鈕海攜岐國二十六萬百姓,歸於平臨國,並願改地名為岐州。
最先反對的,肯定是隔壁梁國。
大家挨得那樣近,你們說併入平臨國,就併入裡面了?!
不行啊!
那我們怎麼辦。
甚至草原部落也反對。
總覺得這事不妥當,甚至明里暗裡說,是不是平臨國威脅你們了?
說出來!
大家替你做主!
鈕海直接道:「怎麼做主?是送我們兵馬,還是幫我們整頓岐國事務,幫本地百姓恢復正常的生活?」
此話一出,大家都閉嘴了。
如今岐國什麼樣子,大家心裡都有數。
他們自己還自顧不暇呢,怎麼可能幫岐國。
那是不是平臨國威脅的?
肯定不是。
「平臨國幫我報了血海深仇,還能扶濟百姓,所以我們成為岐州。」
「那樣的話,本地二十六萬百姓就有救了。」
明明相隔不遠,大家過得卻是兩種生活。
鈕海知道自己能力不夠,只能依靠平臨國,再說,這也是當初說好的。
關外如此震動。
關外昌河州吃瓜百姓同樣一頭問號。
不管本地官吏,還是滇州府來的差役們,全都在問:「真的假的啊。」
州城衙門都有人道:「大人最近頻繁去廣寧衛,就是在做這件事?」
甚至有人看了看地勢。
如果岐國變為岐州,兩地聯合起來,甚至能有效抵擋草原部落。
兩地互相馳援,任誰有難,都有兵馬可以出城幫忙。
再者,那岐州雖然比昌河州要冷一點。
但大片肥沃土地,加上漁獵習性,其實跟昌河州差不多。
要不了三五年時間,岐州便能融入昌河州,融入平臨國。
不管從哪裡分析,多一塊土地總是好的啊。
可之前怎麼一點風聲也沒有。
搞得很突然啊!
岐國鈕海的文書送過來之後,紀楚他們自然第一時間送到京城。
紀楚和鄧將軍早就寫過密信,皇上他們心裡有數。
心裡有數跟看到實際請求歸順的文書,以及上面蓋著岐國國王印章,再附上印章本身,那是兩回事啊。
許閣老看著印章,感慨萬千道:「這還是先朝時,他們國王請求中原王朝幫忙刻的印章,沒想到竟然又送回來了。」
對於岐國來說,沒有好玉料沒有好石匠,雕刻精美的印章自然費勁。
可對先朝卻是簡單的,就派了最好的匠人幫忙。
兜兜轉轉幾百年,竟然又到了他們手中。
皇上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啊。
這就成了?
四五月份給他發的密信,說岐國要變成岐州。
現在六月上旬,就告訴他事情成了?
他還沉浸在即將開疆擴土的喜悅當中。
現在就已經成了?!
紀楚?
你到底是什麼人!
要說紀楚這樣年輕,卻坐上高位,還深得皇上信賴,沒人嫉妒他是不可能的。
有人不止一次挑撥紀楚跟皇上的關係,還有人慫恿跟紀楚「關係不好」的周大人生事。
可人家兩個,一個比一個穩得住。
棉花事情紛紛擾擾,周大人就是不吭聲。
事實上,周大人說什麼啊,作為伺候皇上筆墨的禮部官員,他備受寵信,否則能第一時間給紀楚寫信,讓他趕緊送馬過來?
而且他也得到實際了。
棉花稀少的時候,他全家都用上了。
最近還得了一套上好的畫筆,一共三十二支,選用草原上最好的馬鬃,又送到曲夏州數科作坊園設計,蔡夫子親自幫他製作。
現在擺出去,多少老友羨慕不已。
還有人奇怪呢,這草原上的馬鬃哪來的?
價值不菲吧?
周大人直接道:「沒花錢!小友送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