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紀大人確實是個能帶來奇蹟的人!

他真的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寒冷漫長的冬天,因為這個好消息,讓很多人開始期盼春天到來。

過了那麼多冬天,每年都急著春天到來,可也沒這麼著急過。

在好消息傳遍整個昌河州的時候,紀楚已經帶著眾人,在規劃明年的棉花種植了。

急切跟過來的兩位縣令,直接道:「大人,我們,我們距離州城最近,能不能分到一些。」

「是啊,我們那的百姓都特別勤勞,肯定能種成的。」

不怪他們著急,實在是棉籽有限。

雖然說,等到後年,甚至大後年,那棉籽數量就多了。

可少種一年棉花,就會讓當地百姓多挨凍一年。

如果只是這樣,還不至於那般著急。

主要是,哪個地方先種棉花,哪個地方就掌握了這次的機遇。

就拿曲夏州的沾橋縣來說吧。

人家為什麼能成為享譽平臨國的棉花大縣,為什麼那被服作坊如此出名?

就因為在種棉初期,人家就開始了。

還有這次過來的白嬋嬋白夫子,別看是個女孩子,可靠著種棉的本事,人人都要喊一句白夫子的。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整個昌河州種棉花,都要聽她的。

這種情況下,縣令自然知道,誰先種棉花,誰家任地就會得到好處。

不然他們這麼著急幹什麼啊。

滿打滿算,如今的昌河州也就兩千斤棉籽。

數量實在太少了。

就算等到明年滇州府來送,時間也有點來不及。

送得少了還行,送得太多,運過來都錯過季節了。

所以對整個昌河州一城十二縣一個衛所而言。

是十四個地方,分兩千斤棉籽。

實在是太少了。

在場這些官吏果然不是吃素的。

經歷過能種棉花的狂喜之後,立刻收斂情緒,開始思考下一步要怎麼做。

尤其是本地的書吏差役,幾乎把爭取棉籽這事寫在臉上了啊。

給自己家鄉多爭取一點是一點!

就連鄧融鄧將軍都看向紀楚:「棉籽如何分配,確實是個問題。」

廣寧衛肯定也想要!

別看士兵們已經有棉衣了,但棉花肯定不嫌少的。

眼看眾人都要吵起來,紀楚直接道:「明年不分配。」

不分?

紀楚乾脆拍板:「全都種在州城的官田裡,由官府統一管理。」

兩千斤棉籽,也就是兩百畝棉花田的事。

再分下去,種錯了怎麼辦?出事了怎麼辦?

「各縣要在各個村子裡選最好的農人,全都送到官田,在這一年時間裡,跟白夫子學會怎麼種棉花。」

明年的兩百畝官田,既是給大家培育種子,也是教導大家如何種棉。

不然就是糟蹋種子啊。

種棉這事是很急,但也不能急中出錯。

而且這東西,務必要每家都學會,每家都種。

讓所有昌河州百姓都穿上棉衣,這才是最終目的。

紀知州的做法堪稱絕對公平,大家只好答應。

不過紀楚不會虧待跟過來的兩個縣令:「你們兩個縣可以多二十個學習名額,讓他們先一步過來學怎麼種棉花。」

二十個?!

這可是好事啊!

兩位縣令立刻點頭,跟著大人過來,果然沒錯!

一想到昌河州能夠種棉,一想到頂多兩年時間,棉衣就能普及,所有人別提多高興了。

甚至從隴西運來棉衣棉被,都要成為歷史。

當然,他們這裡,也永遠不會忘記曲夏州幫廣寧衛士兵們穿上棉衣,更不會忘記相隔幾千里的地方,還在守望相助。

誰讓他們都是平臨國的人,誰讓他們都是一個國家的人!

棉籽的分配解決之後。

不過晁同知還有一個疑問。

「咱們的官田,只靠各村抽調的人,只怕人手不夠。」

不管怎麼說,那也是兩百畝地。

靠著村子抽調人手,肯定不成的。

至於其他地方常見的佃戶?

昌河州基本上是沒有的。

還是那句話,地廣人稀。

土地多,人口少。

土地便宜,甚至近乎廉價的情況下,誰會去給別人種地。

就算是給他人種地,多也是長工短工,不算佃農。

與之相比更加自由,東家也不敢苛待。

這裡最珍貴的是人力,並非土地。

否則廣寧衛的棉花試驗田,也不用調撥士兵來種了。

別的不說,就官府的官田,若不是給了不錯的待遇,根本沒人去種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