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就說有個好消息要公布。」

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值得大人這般?

「還不快去。」李師爺都催促了啊。

弓堂弟跟童小多立刻去請人,紀楚這邊已經把信件飛速拆開。

只見上面簡單的幾個字,讓他大為驚喜。

「滇州府路已成。」

開頭短短几個字,已經讓他的驚喜轉為實質。

成了。

滇州府的路成了。

紀楚嘴角帶著笑,以至於晁同知跟杜通判還有些奇怪。

不等他倆開口,就聽紀大人道:「你們猜猜,滇州棉在廣寧衛種植,其產量是多少。」

滇州棉?

在廣寧衛種植?

這都多久之前的事了。

怎麼突然又提起來啊。

對於棉花產量,兩人可以說爛熟於心。

尤其是晁同知,他道:「西北棉在隴西一帶,產量基本在二百二十斤到二百八十斤之間。」

「種到我們這,基本不結棉鈴,一畝地十斤都不到。」

這是之前劉知州多次種植的結果。

整個昌河州都是這般。

晁同知繼續道:「其實不管西北棉還是滇州棉,在本地種植,只要有個一百二十斤上下,本地都會種植。」

「可惜這點數量也是沒有的。」

說著西北棉在昌河的情況,晁同知這才敢將紀大人寄予厚望的滇州棉。

看紀大人的表情,那滇州棉應該結果了?

可產量要是不錯的話,為何不早說?

所以那產量,應該很一般吧。

即使如此,晁同知還是大膽猜測道:「難道一畝地的產量,有個八十斤?」

若有八十斤的話,也不是不能種,就是成本高了點。

強行去推,其實也行,有錢人肯定會買的。

紀楚從來都是有話直說的人,他很少這麼賣關子。

晁同知說完,杜通判趕緊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

誰料紀大人跟李師爺對視一眼,笑著道:「滇州棉在廣寧衛一共種了三十畝地。」

「最低產量為二百五十六斤。」

多少?!

晁同知整個人都呆住了。

紀大人說多少?!

杜通判直接跳起來:「大人?!」

是的假的啊!

雖然他沒問出來,可明擺著是這個意思!

真的假的啊!

李師爺還道:「你們不問問,最高產量是多少?」

多少?

「三百二十斤。」紀楚直接笑道,「今年還是種得有點晚了,如果明年能提前種下去,那產量會更高。」

今年一切都匆匆忙忙,趕過去的棉花團隊,尤其是白婆婆的孫女白嬋嬋說這地方適宜在四月底種下,長到八月初,等到九月份在地里風乾摘棉花。

這麼看來,生長周期是要比西北棉長個一個多月。

可產量同樣會更高,棉花的品質甚至更佳。

師承於白婆婆的白嬋嬋這樣講,基本上不會有錯。

而且她還道:「這棉花棉絨極長,應該很適合織成棉布。」

幾句話,就斷定了昌河州不僅適合種棉花,還確定本地的棉花會有極大的經濟效益。

棉布。

炒到天價的白疊子。

紀楚已經很久沒管過永錦府白疊子的買賣了。

但想也知道,如今棉布價格不會太低。

那滇州府的棉花路的促成,也有各地想要棉布的原因。

這些好消息還沒說出去,在場眾人的高興就抑制不住了。

比晁同知跟杜通判更高興的,還是站在後面差役書吏等人。

這些當官的基本是外地人。

可衙門差役書吏,則基本是本地人。

此刻也不顧什麼上司不上司的。

這些人一個箭步上來:「紀大人?!真的?!真的種成了,產量還這麼高?」

不怪他們反覆確認,實在是這個好消息來得既突然不敢置信啊。

眾人只見紀大人點頭,確定道:「沒錯,不僅種成了,產量還很高。」

「今年那三十畝試驗田,一共產了八千七百斤棉花。」

紀楚又道:「之前沒說這個事,是因為今年采棉跟往常不一樣,所以一時間沒統計出數量。」

「而且還需要白夫子他們看情況。」

紀楚這個理由不算糊弄,聽起來甚至有幾分他嚴謹的作風。

當然,也不能細究。

好在在場眾人,誰也不計較這些細枝末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