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等,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所以如今這種情況,肯定是要瞞著的。
不是紀楚不想說,而是不能說啊。
至少現在肯定不能。
反正距離棉花收穫還有十多天,他不著急的。
紀楚這邊氣定神閒。
昌河州的消息,隨著他從廣寧衛回到州城,則愈演愈烈。
大家意思基本一樣。
「滇州棉沒成功。」
「肯定啊,這兩個地方相隔那麼遠,能種成才是怪事。」
「太可惜了。」
「要是能穿上棉衣就好了,那東西真的暖和。」
「別想了,老天爺不讓我們穿棉衣,有什麼辦法。」
眾人越說越沮喪。
棉衣,心心念念的棉衣啊。
這種氣氛下,千里迢迢從曲夏州來的一群人,則覺得一頭霧水。
昌河州州城衙門,差役急忙來報:「大人,外面有人求見,說是曲夏州來的。」
曲夏州?
紀楚跟李師爺眼前一亮。
應該是弓堂弟,還有童小多他們。
兩人回曲夏州既是張羅自己的親事,同樣也是把種棉花,以及彈棉花,還有製作彈花機的匠人們請過來。
事實確實如此。
弓童兩人,帶著十五人的隊伍過來。
其中會種棉花的三人,彈棉花的五人,剩下則是製作彈花機的匠人以及徒弟們。
這樣的人才隊伍,放在哪裡,都會爭搶著要。
尤其是現在的滇州府。
可他們卻來了沒有棉花的昌河州啊。
昌河州的杜通判跟晁同知簡直要哭了。
紀大人準備得這麼充分。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棉花,要一整個棉花團隊,有什麼用?
這消息要是傳出去,肯定有人會笑話大人未雨綢繆,也綢繆得太早了啊。
也怪他們,紀大人剛來,就給他那樣大的壓力。
同知通判面面相覷,總覺得尷尬極了怎麼辦。
他們覺得尷尬,紀楚卻笑著道:「大家一路奔波辛苦了,先住下休息休息吧,暫時還用不著大家。」
杜通判聽到這話,心都涼了。
大人之前還遮掩,現在破罐子破摔,把種棉失敗的事都往外抖嗎。
只是紀知州還是這般坦然自若,是他們學不會的啊。
只怕整個昌河州都會知道,紀大人盲目自信,棉花都沒種出來,都把彈棉花的人給找過來了。
杜通判擦著頭上的汗,忽然發現這隊伍里有幾個女子。
除了兩個是弓童二人的新婦之外,還有一個女子,看著十七八的模樣。
這女子穿著樸素,神態不俗,周圍人明顯以她為尊。
這是?
紀楚一時也沒認出來,還是童小多介紹道:「大人,這是白婆婆的孫女白嬋嬋,她主動要過來,大家都攔不住。」
白婆婆的孫女?
紀楚一下子想起來了,當初還是個十二歲的小丫頭,如今都這樣大了。
她原本姓楊,之後跟著奶奶學本事,家裡便讓她改姓白,算是白婆婆的關門弟子。
白婆婆的大名,杜通判跟晁同知更是聽說過的。
這位可是奠定了棉花的種植基礎。
人家的親孫女都過來了。
可他們這真的沒棉花可種啊。
怎麼辦,這棉花隊伍越隆重,他們心裡就越難受。
白嬋嬋主動過來行禮,還朝紀楚身邊的侄兒紀振笑了笑,比了比手語:「紀振哥,記得我嗎?」
過來人紀楚立刻看過去。
這情況不對勁?
在昌河州同知通判想著怎麼挽回紀大人名聲時,紀大人已經開始注意細枝末節了。
紀振反而只是點點頭,明顯把眼前的白嬋嬋依舊當小孩看。
在他看來,他們之間交集並不多。
頂多是白婆婆跟白嬋嬋被接到沾橋縣縣城過冬時,他幫過幾次小忙。
而這樣的忙,他幫過許多人,所以不會放在心上。
紀楚聽到之後,拍拍侄兒肩膀。
算了,年輕人的事年輕人自己管。
他還是等著京城那邊的好消息吧。
只要滇州府的修路的事正式通過,那昌河州可以種棉的消息,就能往外透露了。
昌河州可以種棉。
可以種很多很多棉花。
讓本地二十多萬百姓,都穿得起棉衣,蓋得起棉被。
第117章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