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昌河州的百姓們還在等著。
他們從四月份收到考生信件,以及家鄉官吏寫信回去的時候,就在翹首期盼了。
盼了一月又一月,紀大人還是沒來。
不能讓他們失望。
更不能讓棉花種下去之後沒人管。
紀楚,李師爺,兩位隨從,還有祝亞祝耘,再加上一頭壯年狼追風。
幾個人快馬加鞭,從原化州出發,去往兩千七百里外的昌河州。
昌河州,地處平臨國最北邊,其民被稱為剛健之民,平日以漁獵為生。
之前只是兼種高粱等物。
那裡地廣人稀,只靠漁獵便可顧全生活。
再早之前,在那邊種地的多是官府的屯兵。
可以說普通百姓的生活,跟派過去的屯兵幾乎是兩種模式,久而久之,也都成習慣。
所以昌河州管轄的廣寧衛,一直被拿出來單獨說。
因為除卻廣寧衛,昌河州其他的十二個縣習慣大致相同,只有廣寧衛不大一樣。
但凡能以漁獵為生的地方,都是自然資源豐富之地。
那昌河州十二個縣裡,四個縣靠海,自然資源豐富,還產珍珠。
剩下八個縣靠山吃山,熊掌虎皮再加上鹿茸山參等名貴藥材。
不過近些年種田的人明顯增加,尤其是逃荒過去的內地人,過去之後都在種大田。
這裡說的大田,指的便是高粱等物。
這些事情,多少在那邊的紀振,李紋說的。
還有鄧將軍跟鄧副將鄧融。
紀振跟李紋不必說,都是自己人。
他們倆在鄧融手底下做事。
這鄧融正是鄧成的大哥,平時做事很穩重,為人也很溫和,頗有些運籌帷幄的大將之氣。
今年四十六的鄧融,只等著接他爹鄧將軍的班了。
說起來,鄧將軍今年已經六十四,這應該也是最後一年。
以後跟紀楚搭檔的,基本就是鄧成他大哥鄧融。
七月初六出發的紀楚等人,終於在七月底到達目的地。
這一路上為了趕時間,眾人風塵僕僕。
其間李師爺李娘子還擔心紀大人的身體。
當年前往曲夏州,就是這麼趕路,以至於一病不起。
李師爺自己都笑:「我現在也是瞎擔心。」
肯定啊,如今的紀大人,身體可是很好的。
話是這樣,眾人還是極累的。
還有追風也被綁到馬背上,這一路也是累得夠嗆。
此刻的昌河州州城門前,當地三班六司,以及通判知事等人,還有紀振,李紋已經在城門口等著了。
日盼夜盼,終於把紀大人盼來了!
天知道,他們知道紀大人要來他們這做知州時,大家有多高興啊。
但是怎麼等,大人他就是不來。
之後才知道,是紀大人第一個孩子要出生了,這才耽誤。
大家雖然能理解,但該著急還是著急,不時去問紀振跟李紋,想從他們那裡知道點情況。
可他們兩個的嘴極嚴,半個字都不肯透露。
紀振更不用講,他都不會說話,沉默得要命。
還是兩人願意講的時候,才說了確切的時間。
看著來來往往那麼多人,終於盼到紀大人的身影。
李紋喊道:「爹!紀大人!」
李師爺跟李娘子馬匹加速,趕緊奔向兒子。
從安建三十五年七月,到如今的漳興二年七月,整整三年時間!
看著孩子明顯長大不少,就是手上多了不少傷痕,難免落淚。
紀楚也是看向侄兒紀振,見他又高又壯,顯然是真正成年人的模樣,多了不少感慨。
當初這孩子十七就跟著自己,如今都二十五了,確實不一樣。
他們並未說太久的體己話,等等私下再講也行。
眼前還有昌河州的官吏們等著呢。
一眾官吏齊刷刷拜見他們的新長官紀大人,這位大名鼎鼎的紀大人,終於來了啊!
這位遠比他們想像中的要年輕許多。
「拜見知州大人。」
「見過紀大人。」
「大人一路辛苦了。」
「大人,下官是昌河州通判杜忠,見過大人。」杜通判客氣道。
他雖有監督職能,但官職為從六品,再加上大人身份不同,肯定要客氣。
「見過大人,下官乃本地同知晁盛輝,以後都是同僚,還請大人多多關照。」晁大人更是恭敬。
同知。
這個職位約等於副知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