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量高,還有那麼多的經濟作物。
每年的開荒都在平穩增長,多好啊。
再加上讓人饞得流口水的工業作坊園,能去這任職,那都是好去處啊。
他們連著兩個知州,任期滿了之後,直接回京,甚至還入閣了。
這讓曲夏州更有吸引力啊。
李大人沒想到天上還會掉餡餅,不過隨後也道:「那紀大人呢?他做知州?」
「不是,是你頂替他的位置,他還有別的事要做。」
李大人直接傻眼。
有人要害他!
頂替紀楚的位置,他不想活了?!
瘋了吧。
而且他還沒什麼關係,只能求爺爺告奶奶問情況。
還好有個老友打聽到實情:「紀大人要被任命為欽差去原化州當差,估計是皇上等不及了,先特派個差事,然後順理成章調回京。」
外面現在的口風都這麼說的。
皇上想調紀大人去京城,但又覺得升官太快對他不好,故而給他一個家鄉的臨時差事,好讓他過渡一段時間。
這個猜測倒是挺合理的。
而李大人被派過來的原因,正是他之前被排擠的原因。
無門無派,兩袖清風。
皇上信得過他,所以讓他去曲夏州任職。
李大人聽到這話的時候,簡直老淚縱橫。
他都四十七了,還能被重用,真是沒想到啊。
即使如此,他一想到自己要頂紀楚的位置,還是心虛。
以至於來了曲夏州好幾天,都沒去遞文書。
再聽到百姓們不希望紀大人走的話,更不敢去了啊。
還是紀楚聽到風聲,哭笑不得。
沒那麼誇張!
該來就來啊!
不過接任的官員來了,也預示著他很快就會離開。
說話間,皇上聖旨也到了,提前通知了衙門,讓他們準備接旨。
曲夏州正式調令到來。
紀楚,也確實到了要走的時候。
原化州,他要來了。
第102章
皇上的聖旨下來, 曲夏州不少官員都有調動。
以廖知州,紀楚為首。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紀楚走得比廖知州還要早。
知州還要等到十月份左右離任。
但給紀楚的調令, 確實讓他最近就啟程,甚至連新通判都來了。
看來皇上對紀大人的看重, 超過所有人的想像啊。
也是, 督造武器這種事,確實很關鍵。
讓有火器經驗的紀大人去做, 倒不意外。
接任的李大人過來,對紀楚十分客氣。
本就聽說過他的好名聲, 真接觸了才知道,人家不驕不躁,也沒有天才少見的傲氣。
身邊的師爺都極厲害,做事很有章法。
有紀楚帶著,接替他的李大人很快熟悉通判的差事,跟各方都打好交道。
先是見了廖知州, 雖說廖知州十月份就走, 但如今才六月, 兩人還要相處四個月呢,肯定要先打招呼。
然後是曲夏州衙門六司, 各司主事脾氣都不算差, 頂多性情不同, 以後好好相處即可。
其中以戶司, 工司最重, 兩人跟紀楚的關係好,自然也不會為難他。
而紀楚之前身上的事,跟李大人關係並不大, 他只要做好通判的本職工作即可。
其餘事情,已經交給各司的人了。
看著紀大人平時要處理的差事,李大人心裡咋舌。
這要有多少精力,才能處理這麼多差事?!
就連隴西右道給西北常備軍的預算,都要通過他這裡,還有數科工司等等,都會找他幫忙。
紀楚在曲夏州,絕對不是簡單的通判啊。
當然,李大人知道紀楚身上責任多的原因,並不會主動染指,他能做好通判本職工作,監督好當地官員,就已經很好了。
李大人想得通透,讓大家都放下心。
就怕突然來個不知輕重的官員,上來就要接手紀楚所有的事,那才麻煩啊。
李大人還有一項好處,那就是他兩袖清風,這點倒是繼承了紀楚的性格,有他做通判,當地鄉紳官員都能收斂點。
估計他們沒想到,朝廷派來了個這樣通判吧?
州衙門長官們都見過,接下來則是下面縣令們遞上來文書,有李師爺一一介紹等等。
對於下面各縣,他們感觸都很深。
可提到安丘沾橋時,李師爺感嘆:「我們是安建三十年十一月到的安丘縣,這一晃都第七個年頭了。」
人生能有幾個七年,他處理政務從青澀到老辣都在這個地方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