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直接去曲夏州挖人啊!
他們那邊的數科夫子那樣多,肯定也有不被重用的,挖一些普通夫子,也比找騙子強!
偏偏有這種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
從開年之後,不少夫子都收到邀請,總之漫天開價,一定請他們去做事。
尤其是參與過大項目的人。
會縫紉機的,鏈條車的,以及改造火爐,會煉鋼的,會造火器的,如今還要加一個會造水泥的。
但凡參與過這些項目,都花大價錢挖人。
最高的價碼,似乎已經出到五萬兩銀子了。
這銀錢著實驚人,但對於數科夫子們來說,倒沒那麼吃驚。
但凡能在工業作坊園安安穩穩做事的,大家有多少本事,創造多少價值,心裡都有數。
大白話便是。
他們重不重要,自己心裡還沒數嗎?
用得著你們誇讚?
這份自信源於他們的真才實學,所以非常有底氣。
沒想到正是這份自信,讓挖人的商戶們更高興了,連各地的官學也加入進來。
民間官方一起挖人,小宋訓導這邊也收到無數信件,想讓他幫幫忙。
小宋訓導心道:「多少人才都嫌多啊,工業作坊園要做的事多著呢,他真的不捨得放人。」
只是各方壓力太大,他只好找紀楚商量商量怎麼辦。
紀楚還道:「我怎麼沒收到這種信。」
介紹人出去,他也行啊。
小宋訓導把桌子上的信都推過來:「他們不敢啊,知道你不是徇私的人。」
搞得他愛徇私一樣啊!
怎麼都給他寫。
不僅他,還有他三叔也收到許多。
不過他三叔的意思是,能推薦就推薦。
工業作坊園也不可能把人才全都留在這裡,放在其他地方,或許有更好發展。
讓小宋訓導沒想到的是,紀楚也道:「夫子們怎麼說,他們是什麼意見?」
「都說不想走啊。」
小宋訓導說完,又補充道:「有些也不是不想走,是捨不得,而且也覺得走了愧對曲夏州數科。」
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比如說上面提到的張玉春一族。
他們一族祖籍洛州,家族幾百年裡幾經輾轉,之後在廣寧衛安家,如今又搬到曲夏州。
像張玉春本人,以及他的妻兒,是想住在曲夏州。
但其他族人各有各的想法。
他大伯一家,便很想回到洛州,自家百年前的祖墳還在那,如今數科發跡,他們可以回去重整家族,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幾百年了也不例外。
但大多數人礙於曲夏州對他們的恩情,總覺得這樣走了不妥當。
如今他們有身份有地位還有銀錢,被各地搶著要,都因為曲夏州數科。
發跡了就走,頗有些「忘恩負義」之嫌。
說到這,小宋訓導也反應過來,他三叔說得似乎是對的。
那紀楚的意思?
「不少人背井離鄉地過來,也不容易,如果家裡有更好的職位,想回去自然要回家,還能建設家鄉。」紀楚道,「都留在曲夏州,咱們這邊也沒那麼多項目。」
「至於什麼忘恩負義,更談不上,他們對其他人那樣有自信,幹嘛對咱們這樣。一切都因為他們的真本事,不要本末倒置。不過外面闖得不好,也能隨時回來,不管怎麼說,這裡都是數科聯盟的大本營。」
紀楚的意思就是,大家想去哪就去哪,曲夏州永遠都是他們的家!
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早晚會有這麼一天的,與其讓大家背負壓力離開,不如把事情說開。
難道在其他地方,就不是數科的人了嗎?
紀楚跟小宋訓導的三叔都點頭,那就沒什麼問題的。
為錢也好,為名也好,為了自己手裡的項目有更多資金,又或者想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的工業作坊園,這都是可以的。
像張玉春家裡,大伯一家要回祖籍,更是沒問題。
如果把曲夏州數科比喻一顆種子,種子生根發芽,如今長成參天大樹。
大樹也結下種子,可以在栽種到其他地方,成為其他地方可以遮陰的樹木。
人才這麼多,分散開,對誰都有利!
當然了,本地的根基也不會斷。
有蔡夫子,張玉春等人在,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再說了,曲夏州數科,幾乎成了全體數科人心中的「聖地」。
這樣的地位,足以吸引天下間所有數科學生前來進修,他們也不會故步自封,不斷進行研究。
這事在同廖知州,劉學政等人商議過後,也便正式著手去辦。
數科里卻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的人想回家鄉,卻捨不得這裡的夥伴,有的人擔心此地未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