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說話算數的名聲,更是清楚。
他說優惠,就不會故意漲價。
只聽他又道:「而且不止仙陽,善欽兩地百姓去修城牆,隴西右道,甚至整個隴西的人都能過來修,待遇都一樣。」
如果這麼算的話,其實這兩個窮州,也不會占太多便宜的。
各地官員還在爭論,誰占的份額多誰占的份額少。
而一旁的顏知事則睜大眼睛。
如果以五州府來區分份額多少,確實有人吃的多有人吃得少。
那換個角度呢?
如果以窮人跟有錢人來看呢?
紀大人這麼做,倒像是把收上來的稅收,再以另一個方式返還給百姓。
尤其是窮苦百姓。
畢竟去邊關修城牆這種苦差事,有錢人,稍微有點家底的人,絕對不會幹。
反而是窮人覺得是個機會。
就看永錦,咸安,仙陽,善欽的反應就是。
前兩者對做工的事並不是很感興趣,因為他們有各自的產業,而且他們的稅收也集中在這些產業上。
後兩者官員則是高興的,估計回去就要組織人去修城牆。
這哪裡是富地方補貼窮地方,分明是讓稅收高的地方,補貼窮人。
經過這麼一循環,不僅邊關將士們得到補給,還能讓普通人掙到錢。
放在之前,顏知事是想不到這些的。
可他在紀大人幫助下,開過被服作坊。
其實被服作坊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但紀大人就是把所有活計平攤開。
技術工只做技術,其他不用技術的崗位,則找些身有殘疾,或者年紀大的人。
並非故意壓榨後者,而是要給大家一個崗位。
這個疑惑放在顏知事心裡,等其他官員走了之後,才敢說出來。
「大人,您就是想讓普通人掙到錢吧?」
紀楚意外地看他一眼,李師爺也沒想到顏知事反應這樣快。
說起顏驥顏知事,他跟當年曲夏州禮司主事周大人是親戚。
也因為周大人跟紀楚做的局,才抑制棉花的價格。
顏驥為了給棉花「洗脫」名聲,執意要來曲夏州。
之後知道原因,就紀大人佩服不已。
故而他能猜到這一條,其實也不算意外。
紀楚微微點頭:「無論是各地油菜作坊,還是依靠棉花起來的各類作坊,都是少數人在賺錢。」
甚至縫紉機,以及鏈條車,都是少數人掙錢。
前者方便各大紡織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賣出去的布匹越來越多。
後者則是各種運輸行業,提高了運力,利潤更加豐厚。
當然了,這些產業也讓各地的稅收越來越高。
曲夏,永錦,咸安都是如此。
這麼高的稅收,卻並未真的用在百姓們身上。
要麼是讓本地衙門油水更豐厚。
要麼是送到朝廷,得一個納稅優秀的好稱號。
唯獨沒有用在普通人身上。
就連各地的道路,也是勉強修繕的。
既如此,不如借這個機會,再給散出去。
還是那句話,建設邊關很苦,但能掙到錢。
急需銀錢的窮苦人,不怕吃苦,就差一個機會。
顏知事眼睛瞪得極圓。
差事還能這麼辦嗎?
如果這麼說的話,豈不是收了商賈們的稅,再用軍需之事,補貼百姓跟邊關?
李師爺道:「只能在曲夏州,以及西北常備軍這樣辦,畢竟這裡的人都熟悉,咱們能把控局面。」
意思就是,這裡面知根知底,這麼大的交易不會出問題,能真正地發給百姓們。
「好啊!下官一定好好監督。」
紀楚想讓他做的,也正是這件事。
到時候邊關修繕城牆時,發給勞力們的工錢伙食,都需要極為嚴苛的監督。
紀楚覺得,顏驥正合適。
他家親戚周大人在京城很有威望,還是許閣老的人。
再者不管周家還是顏家,都是說得上話的。
顏知事過去,就不怕得罪人。
顏知事根本不知道,他家通判又瞄上他的背景,準備以此做個依託,這會還傻呵呵笑呢。
不過就算知道了,大概率不會介意。
以他對紀大人的了解,絕對不會讓他吃虧的!
而且這事做成了,那可是大功一件。
有人因為貪不到銀錢,從而記恨他?<="<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