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開玩笑!

他表舅周家那是好惹的嗎!

周大人遠在京城,依舊背負一切。

紀楚為此還有點心虛,專門送了輛自行車過去。

自行車,滿京城就這麼一輛。

周大人含淚收下,日日跟同僚們展示。

問就是他們花大力氣從曲夏州弄來的。

買?

誰也不買不起!

非賣品!

其實到現在,已經有人懷疑,當年棉花之事,是周大人跟紀楚做的局,只是苦於沒有證據。

畢竟小道消息傳,人家周家,還是頭一批蓋上棉被的人,當然這也無從考證。

而這輛自行車,則有些佐證這個觀點。

所以周大人並非沒有品位。

只是想配合紀楚,壓低棉價而已?

時隔多年,周大人也算分明了。

再說回曲夏州。

紀楚對後期補給的分配,各方大體上還是滿意的。

五州府加上常備軍,也都認同他的做法。

那五州府之前被整治過,而且看得出來紀楚全無私心,那就好辦了。

常備軍這邊,則是完全地信賴他,派來的幕僚天天抱著預算表嘿嘿笑。

棉被。

米麵糧油。

還給他們修城牆。

真好啊。

這樣的好日子,從來沒享受過!

只是看著這些預算表,都覺得心裡舒爽。

如果真的一一落實了,那他做夢都會笑醒吧。

西北常備軍的將士們,也算苦盡甘來了。

還有他們岳將軍,岳將軍也能安心回京城養老,讓他最後的心愿達成。

一想到每月運過去的火器,還有即將過去的後勤補給,他就樂得睡不著!

說起來,朝廷那邊還承諾了冷兵器,不知道什麼時候運過來。

等全都到齊之後,他們西北常備軍,肯定不一樣!

常備軍那邊對紀楚自然更加相信。

五州府雖各有商議,但拿出去的稅銀還能回過來一部分,已經算好事。

這讓大家對紀楚的態度顯然更好了。

尤其是仙陽,善欽兩地百姓,已經做好去修城牆的準備。

修城牆這種苦差事,大部分人肯定不願意干,這是人之常情。

但對於窮苦人家來說,卻是個賺錢的機會。

誰讓負責這事的人是紀楚。

紀大人在隴西一帶的名聲響亮。

不論官員中如何評價,但對百姓,實在沒話說。

當年他在安丘修路時發的工錢以及平日裡的待遇,至今還被人稱道。

倒不是說工錢額外高,而是絕對不苛待勞工,更不會動輒鞭打。

多數人去那邊,純粹就是掙錢,只要認認真真做事,一兩個月就能攢到不少銀錢,這錢拿回家,就能改善自己生活。

「若是其他官員說這事,我們肯定不干,誰知道過去之後,會不會當牲口用。」

「對,紀大人牽頭來做,我們就去,至少能掙到錢!」

「去吧,掙了錢,咱們也能多開幾畝地,多種點油菜跟棉花。」

各方都在高興的時候,只有一個地方在犯嘀咕。

那就是隴西的建材商會。

要說古代建材,無非是磚瓦樑柱,以及各色器具。

器具不用多管,人家工業作坊園能做。

那就是磚瓦,以及各色石料。

修城牆用的多是各種石料,拉過來不容易。

以前隴西的這一行當,算是平常,除非跟官府打交道,其他各個商戶維持在餓不死的地步。

但隨著這四年的發展,曲夏州成了他們的大主顧。

無論州城還是各縣村里,家家戶戶都需要修繕房屋,讓他們好好賺了一筆。

因為材料緊缺,時不時還漲價。

畢竟市場在這,大家都明白的,也確實是市場規律。

這下不靠官府的建設,他們依舊能掙到銀錢,自然高興。

所以聽到曲夏州那邊說,修城牆需要石料,看有沒有商戶願意做。

他們就有點膽怯。

修補城牆是個大活,用到的料極多。

不是一家兩家可以接手的。

但凡接手,這一兩年的營生都不用愁。

問題在於。

主持這事的,是紀楚啊!

普通百姓有多信任他,商賈們就多怕他。

不是說紀楚不好,這是個好官,大家都認的。

每次有什麼事,也會讓他們喝湯。

問題就是,只喝湯,不給肉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