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楚那邊分析了形式。
薛明成這裡給了理由。
總結起來就是。
五王爺才是天命所歸!
除掉二王爺,那是為平臨國除害,為仁德的太子報仇。
五王爺稍稍鬆口氣。
身邊還是要有幕僚在的。
話出自誰口,這也很重要。
薛明成憑著幾句話,立刻成為五王爺更為看重的人。
同時兩人也在思考另一件事。
他們要如何除掉二王爺,還要用名正言順的藉口?
紀楚是不是有主意。
薛明成立刻道:「下官一會就去找紀大人。」
誰料五王爺卻道:「本王一同前去。」
您去?!
這怎麼可以!
身邊眾人立刻起身,您是王爺,要親自去見一個六品小官,是不是太屈尊降貴了。
五王爺環視一周,頗為無奈,這些都是自己的心腹,沒什麼不能說的,可真話說出來傷人啊。
他身邊能用的幕僚太少,想要有個解決之法,親自登門怎麼了。
當年劉備都三顧茅廬啊。
五王爺沉寂多年,也不是自持身份的性子。
再說都這種時候了,面子重要,還是足以改變命運的建議重要?
真等到越來越多人向二王爺靠攏,還是等到人家登基?
還是那句話。
太子是可以容人的。
但這位,絕不可能。
別的不說,曲夏州那事,就不會放過他全家。
讓本就貪婪狂妄的人登上皇位,會帶來什麼後果?
大家可想而知。
五王爺的感觸甚至更深。
先皇五個子女。
老大老二一母同胞,其他三人母妃各有不同。
自小在宮中長大的他們三個,沒少被二王爺欺辱。
三公主四公主級每每都要躲著那位,便可證明那人的惡劣。
倘若他有了更大的權力,五王爺都不敢想會發生什麼。
已經到這一步了,不成功則成仁,去見一個六品官員怎麼了,難道要猶猶豫豫,等著機會落空?
五王爺說做就做,立刻讓薛明成帶自己前去驛館。
京城驛館當中,紀楚已經給許家送了拜帖,雖說天色已晚,但還是讓人送了過去。
當時許義許大人給他留的名帖,原本是想讓他有事可以求助,沒想到這會送去,是這般情況。
做完這些事後,紀楚並未歇息,而是靜靜等待。
旁邊的李師爺已經蒙了。
給許家送拜帖之前,紀楚先讓他送了封信到五王爺府中。
這就讓他滿腹疑惑,等回來之後,疑惑變為震驚。
因為他看到了五王爺給紀楚寫的文書,火器重啟的文書,那落款是不是太大膽了。
同時也從紀大人那了解到全部情況。
聽完之後,李師爺深深覺得,怪不得自己只是個秀才,怪不得考不上功名。
這裡面的事情也太複雜了吧!
但說複雜歸複雜。
歸根到底,那就是弄死二王爺,那就天下太平。
看清楚問題的本質,一切便簡單多了。
問題在於,那二王爺身體康健,如何行事?
現在他身邊,肯定如鐵桶一般啊。
還有,就算您有主意,那也不能講啊。
如果幫五王爺解決了麻煩,回頭再清算您怎麼辦?把鍋全都扔到您身上,那他可就清清白白了。
所以就是。
要殺二王爺。
如何殺,怎麼殺,卻沒人敢提。
誰提誰背鍋。
紀楚更不可能上趕著給建議。
他一個人事小,後面還有全家十幾口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被牽連進來。
這也是紀楚為何要給出語焉不詳的信件。
說得太直白,那便是他的罪證。
更不能上趕著出謀劃策。
打個比方說,有人需要辦一個差事,你知道解決方法,還知道這個方法說出來會得罪人。
那你會上趕著講嗎?
一定要對方求著你,立下誓言,甚至立下契約,絕對不牽連你,甚至許你好處,你才可以講。
再退一萬步講。
想殺二王爺這事本身,就不能由紀楚提起。
必須是對方提,他再給建議。
否則時過境遷,五王爺再起疑心,覺得能殺一個二王爺,就能再殺一個他。<="<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