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四個大人感嘆完之後,李娘子都道:「廣寧衛又打仗了,總該讓咱們研究火器了吧。」
李娘子並不太清楚火器是什麼,就知道威力很大,用上之後戰無不勝。
紀楚跟李師爺點頭。
跟普通書信不同,這種急報都是快馬加鞭送過去,廣寧衛跟曲夏州的戰況肯定已經傳到京城。
只等那邊的消息了。
相信已經入閣的許大人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如此多事之秋,太子能不能把你爹埋了啊。
案件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五。
距離老皇帝離世已經近六個月。
在朝臣多番勸說下,終於到了皇帝下葬的日子。
聽到太子殿下鬆口,滿朝文武百官全部鬆口氣。
終於!
終於要埋了!
知道半年他們怎麼過的嗎。
半年,差不多一百六十五天,每隔五日去哭一回,哭了三十三次。
親爹親娘都不至於這樣哭啊。
剛開始大家還能堅持。
後來基本上擺爛了。
不僅官員們如此,旁邊宮女太監們也麻了,甚至還會提醒在靈堂睡覺的大臣們,太子殿下要來了!大家快起來跪好。
這種無言的默契,讓大臣跟這些奴婢們關係都好起來了。
路上遇到,甚至還會打個招呼。
隨著大臣們耐心告罄,催促皇帝下葬的文書越來越多。
朝中各項事情,都能成為催促下葬的理由。
而廣寧衛跟曲夏州的戰事更是如此。
不僅如此,海上商船又被搶,同樣是個極好的理由。
直到太子終於點頭,許大人都能聽到身邊閣臣們全部鬆口氣。
其實早點下葬,今日群臣們都不至於如此冷漠。
實在是情緒耗盡,大家沒力氣再演。
陵墓宮殿前,大家假模假樣地哭了幾聲,隨後便等著開席。
太子妃安排得還是妥當的,帶著世子一起讓大家前去用飯,雖不能有葷腥,卻也是熱湯熱飯,讓人不至於遍體生寒。
人群當中的林元志跟同僚們偷偷看了眼世子,林元志還低聲道:「世子怎麼這般年幼。」
看著不過八九歲的樣子。
同在翰林院的京中子弟低聲道:「太子殿下子嗣不豐,前三個都夭折了,就這個活下來。」
正說著,二王爺過去逗逗侄子,又聽同僚道:「生世子的時候,二王爺都急了,為此專門吃了半年的素齋,就是給世子祈福。」
這些事在京城不算秘密,也就林元志他們外地來得不清楚。
紀楚肯定更不了解。
但沒關係,如今有林元志在那邊,大事小情全都告訴他。
再看後面說,太子為了他爹又守靈三日,這才回宮。
行吧大孝子,終於完事了吧。
接下來便是他的登基儀式,更改年號,平臨國積壓的事情一一處理。
紀楚現在就等著火器重啟的文書,人人都知道,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
而冶煉處這邊也有好消息傳來。
這段時間不管外面發生什麼事,他們這該研究還是研究,絲毫不耽誤。
其中幾個難點已經有了思路,剩下便是實驗。
那爐子以及焊接技術,都在一點點完善,不少鋼材已經用在縫紉機上了。
等到年後工業作坊園建得差不多,他的鋼材廠便能正式成立,到時候大規模生產不成問題。
所有事情都在有條不紊進行,一定能防禦敵人於國門之外。
紀楚的計劃一向縝密,至今還沒出過大問題,身邊人都是信服的。
說起來對比現實其他事情,技術難關才是最小的問題啊。
技術問題,只要投人投錢,總會有點效果,其他事情則不同。
比如京城孝子,就讓紀楚十分無語。
不提那些了,紀楚跟李師爺正在給數科聯盟各位夫子們回信。
臨到年關,夫子們不約而同給他寫信問候,他肯定要一一回應的。
隨著各種項目的發展,整個數科聯盟聯繫更加緊密,不少人已經成為至交好友,還相約要一起研究。
其中一部分原因,也跟紀楚撥出的經費相關。
依靠數科聯盟發展的那些技術,自然不會讓曲夏州數科獨吞,一部分直作為打擊的經費來用。<="<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