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翻譯各種經典數學書籍中。
因為把古書上,能用數學符號表示的,全都翻譯出來,所以是項大工程。
在紀楚提議里,所有參與裡面的人,每個月都有津貼發放。
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反正足夠一家四五口人生活的。
對於大戶人家自然不在乎,卻實實在在資助不少條件不算好的飽讀之士。
倘若再有疾病的,還能再拿出一部分錢用作醫藥費。
小宋訓導當教諭,當訓導或許一般般。
可對於這些事,做得卻是極好,而且並不攬功,還把實情說出來,所以今年過年,幾乎每位夫子都在給紀楚寫信問候。
還是現代好啊,搞個群發的簡訊郵件,不就完事了。
話是這麼說,但紀楚跟李師爺還是勤勤懇懇寫信。
數科聯盟初見規模,他不能寒了大家的心。
除了各路信件之外,登門拜年的人同樣不少。
安丘沾橋之前的同僚舊友,基本上門了,依舊按照紀楚的要求,人來吃飯就行了,不要帶貴重的禮物。
這點大家都明白,已經成為習慣。
李娘子還說:「本以為兩個孩子不在家,家裡會冷清,沒想到人還更多了。」
尤其是在州城的數科學生們,幾乎日日都過來,他們也不光是來吃飯的,招待賓客,處理公務,甚至還幫忙打掃庭院。
不過紀楚只讓從安丘沾橋出來的學生幫忙,其他人就算了。
安丘縣羅玉村弓春榮兩口子來的時候,紀楚一眼就看到他的腿不對勁,直接問道:「你的腿受傷了?」
弓春榮趕緊道:「沒事,就是小傷。」
前段時間有趟貨物要得急,他親自帶人去送,誰料貨物太重,馬匹吃力,自然要人跟著一起推。
沒留神後面的車,小腿被後車壓到,傷了有一個月了。
「已經看大夫了,養到年後就能好。」
紀楚皺眉:「運的什麼貨物,竟然那樣重。」
「現在各地都在修房子,都是些石料。」弓娘子答道,「太危險了。」
「大人您放心吧,我看著他,傷沒好之前,絕對不讓他亂跑。」
這樣還行,紀楚想到侄子他們運送棉衣到廣寧衛,也提到馬車行進艱難的事。
對啊。
火器重啟還沒批准,那改進馬車總可以吧。
鏈條這東西,古代已經有了,沒有大批量使用,就是鋼鐵強度不夠,焊接技術也不行。
現在冶煉處研究方向不就是這個。
如果能造出鏈條強度的鋼材,那火器所用的鐵管根本不是問題。
再者,不管行軍打仗還是日常生活,運輸本就是重要的事。
與其等著朝廷給什麼文書,不如先把其他東西給造好了。
有了這個想法,紀楚當天下午又去了冶煉處。
這次要做的,便是三輪車。
最前面的輪子還能替換成馬匹,用馬來當動力的。
總之是個能兩用的,日常可以用腳蹬,更重的物品則換馬匹做動力。
說起來,紀楚之前就想過做自行車,但自行車對道路有要求,對於現在的情況來說,實用性遠不如拉貨的三輪車。
不過那會等著火器重啟,就把這事押後了。
如今京城孝子還在走流程,他也只好把三輪車先給拿出來。
更重要的是,三輪車一改,還能當火炮車用,算是提前研究了。
李師爺聽著,還道:「大人,您是擔心火器重啟的事有變?」
所以才圍著火器,造了一大圈東西。
紀楚也不瞞他,點頭道:「總覺得不會那樣順利。」
最近半年事情太多了。
從年中就開始談的事,至今還沒消息,心裡覺得不對勁。
距離京城太遠,就是這點不太好,不能時刻掌握那邊的動向。
「或許是我想多了。」紀楚笑道,「反正把三輪車做出來,肯定沒問題。」
讓運輸行業更省力。
不僅能方便百姓們運動東西,以後運送軍需物資同樣便捷。
數科聯盟自從做出縫紉機之後,一直埋頭自己的研究,是該再揚名了?
紀楚挑眉,一掃之前的憂慮:「走,問問數科夫子們怎麼想。」
這能怎麼想。
三輪車原理又不難,設計圖隨便就能畫出來了啊。
真的這樣嗎?
怎麼設計鏈條更省力?
如何帶動輪子效率更高?
你算了嗎,你就這麼說。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