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事,紀楚還是有幾分信心的。
誰讓如今的曲夏州稅收逐步增加,那一成田稅雖然還是油水,跟其他東西比,卻不算什麼。
再加上有個仁孝為先的太子殿下,沒人會在這個節骨眼反對。
正本清源,本該如此。
平臨國定下的田稅,就該按照律法去收。
這也是他在戶司做過最後一件事了。
雖然以後的官職還在這,但不會隨意插手其他事,以免兩邊都不好做。
紀楚一想到自己要為工司申請的款項,便心虛地摸摸鼻子。
哎,工司費錢,大家都知道的,不怪他以後獅子大開口。
紀楚這會的表情,看在廖知州,沈通判,卓主事面前,便是有些緊張。
減稅是大事,緊張很正常的。
對於紀楚的提議,他們三位長官都考慮過,一致認為可行。
歸根到底,還是如今的田稅占比沒那樣高,而且減免一部分田稅,還能讓大家多多種糧,這都是好事。
消息稍稍透露出去之後,其他各級官吏,大部分都贊同這個做法。
有些人真的為百姓考慮,認為田稅的火耗收得不合理。
還有一部分知道,這是向未來新皇邀功的好機會。
太子至孝,如今天下誰人不知,之前曲夏州官吏說想替先皇借命,他們這方官員就被太子殿下交口稱讚。
要是為了先皇減稅,還是數額不多的稅,再被太子記起,那可太划算了。
紀楚認為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也有這點原因。
等此項政令正式發布,在田間收油菜,收棉花的百姓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官府說什麼?
減稅?
還是因為先皇駕崩,所以減稅?
一時之間,整個曲夏州十七縣百姓全都在討論這件事。
別的不說,能減田稅,自然有利於他們。
沒想到皇上沒了,還有這種恩德?
這下大家是真的懷念他了,更明白未來的皇帝是個孝順的人。
整個曲夏州無不感念太子殿下的孝心。
其中拿火耗好處的各縣官吏雖然各有不同,卻明白州城的意思,只得照辦。
要埋怨,只能說先皇死了,讓他們少了銀子。
跟少數人的不高興相比,整個曲夏州的百姓高興的確是難以言表。
「我活了幾十年,頭一次過得這樣好。」
「是啊,原本以為有糧吃,有地種,還有棉衣這種好東西,已經是這輩子的幸運。」
「現在連田稅都減了。」
「從七八成減到如今的兩成,咱們曲夏州的官員真的在為咱們考慮。」
「其實五成稅就很好了,三成稅也能過得不錯,如今又減了一成。」
「你們也太容易知足了,沒學過律法嗎?律法就規定了只有兩成,最多兩成。」
「那以前也沒按這個來啊。」
「感謝當地的父母官,感謝紀大人。」
喊這句話的人,自然不知道此事是紀楚提起,就是本能的謝一謝而已。
因為不少人都覺得,是紀大人到了曲夏州之後,他們的生活才越變越好的。
這份感激,自然要說出來。
曲夏州的百姓們歡呼雀躍,又聽說安丘沾橋,還有州城的百姓,都在放鞭炮慶祝,自然也去跟風。
不只是鞭炮,還買的有煙花,晚上煙花一放,十里八鄉都看得到,這可真漂亮啊。
但一問價格,他們根本買不起,只能買點鞭炮助助興。
外地的人見他們這樣高興,肯定要問問原因。
不管是咸安府來買油菜籽的,還是永錦府來定棉衣的,全都知道這個好消息。
外地人第一反應,也是揉揉耳朵:「開什麼玩笑,騙人的吧。」
「官府都是加稅的,哪有減稅的。」
「不可能不可能,肯定是騙你們的。」
「可我家今年種的綠豆,就已經減稅了啊。」
「對啊,只收了兩成稅,還能騙你們不成?」
「感念本地的官員,也感念太子殿下的孝心。」
外地人只覺得心裡難受,他們要是曲夏州的百姓就好了,也能像他們一樣啊。
等眾人再把消息帶回家鄉,整個隴西幾乎傳遍這個好消息。
百姓們自然是高興的,對曲夏州愈發嚮往。
官吏們則表情不同,最後只能說一句:「倒是會討好。」
這些官吏們,自然不能想像,真的有官員主動為百姓減稅。
依照他們的品行,只能腦補出曲夏州官員,是為了討好太子殿下,這才如此做的。
所以他們更不能理解百姓為重君為輕。
可他們不能理解,不代表其他讀書人不理解。
天底下從不缺少英才,也不缺少品行高潔之人。
更不缺少贊同曲夏州官員高義的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楼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